课件编号12738131

高考语文名著阅读考点分析:评价、感悟作品文化价值、时代意义类(Word版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7次 大小:379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考,价值,答案,版含,Word,意义
  • cover
名著阅读 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语句,根据要求,完成试题。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概括上面三则材料中蕴涵的“学习方法”,并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50字左右) 2.刘姥姥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不吝笔墨塑造的一位乡下老太太形象。第四十回写行酒令时,别人的行酒令颇有文采,而刘姥姥的行酒令是“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惹得众人捧腹。有人认为刘姥姥不识字没文化很正常;有人认为她虽然不识字,但她也不愚。你认同哪种观点 请结合《乡土中国》中的相关内容加以阐释。 3.理解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如何做到“孝”?请结合上面的选文,谈谈你的理解。 4.《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阅读时不要把各章节割裂开,而要把《论语》当作整本书来读。请谈谈下面这两句共同体现出了怎样的主张,并举例说说这一主张对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有何作用。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仁,是《论语》中反复强调的方面。请结合《论语》中的具体语句,选择一个角度,谈一谈你对“仁”的理解和认识。 参考例句: ①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②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 ③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6.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 请你结合下列两则论语,谈谈你对“贫而乐”的理解。 ①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论语·里仁》) ②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7.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综合以上材料,你如何理解孔子的“欲与之言”这一行为?并联系实际,谈谈孔子这种态度的现实意义。 8.《论语》中有如下语句: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惧怕,这都好理解。但为什么“仁德的人就不会忧虑”呢?请联系社会生活来阐释为何“仁者不忧”? 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论语·宪问篇》) 材料二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论语·宪问篇》) 两则材料中孔子的言行似有矛盾,请谈谈你的理解。 10.阅读下面的材料,简要回答问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论语·学而》) ②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问题:①的末句与②都在强调一个观点,请加以归纳,并对此说说你的看法。 阅读下列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