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739244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战国策》(含答案)

日期:2024-06-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5次 大小:5104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3届,答案,战国策,训练,高考,阅读
  • cover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战国策》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燕将攻聊域,人或谗之。燕将惧诛,遂保守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之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仲连乃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曰:“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怯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顾燕王之无臣,非忠也;杀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齐,非勇也;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知也。故知者不再计,勇士不怯死。愿公之详计而无与俗同也。且楚攻南阳,魏攻平陆,齐无南面之心,以为亡南阳之害,不若得济北之利,故定计而坚守之。今秦人下兵,魏不敢东面,横秦之势合,则楚之形危。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是孙膑、吴起之兵也。能以见于天下矣。故为公计者不如罢兵休士全车甲归报燕王燕王必喜士民见公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于世功业可明矣,意者亦捐燕弃世,东游与齐乎?请裂地定封,富比陶卫,世世称孤寡,与齐久存,此亦一计也。二者显名厚实也,愿公熟计而审处一也。且吾闻,效小节者不能行大威,恶小耻者不能立荣名,昔管仲射桓公中钩,篡也;遗公子纠而不能死,怯也;束缚桎梏,辱身也。此三行者,乡里不通也,世主不臣也。使管仲终穷抑,幽囚而不出,惭耻而不见,穷年没寿,不免为辱人贱行矣。然而管子并三行之过,据齐国之政,一匡天下,九合诸侯,为五伯首,名高天下,光照邻国。故业与三王争流,名与天壤相敝也。公其图之!”燕将曰:“敬闻命矣。”因罢兵而去。故解齐国之围,救百姓之死,仲连之说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为公计者/不如罢兵/休士全车甲/归报燕王/燕王必喜/士民见公/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于世功业可明矣 B.故为公计者/不如罢兵休士/全车甲/归报燕王/燕王必喜/士民见公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于世功业可明矣 C.故为公计者/不如罢兵休士/全车甲/归报燕王/燕王必喜/士民见公/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于世/功业可明矣 D.故为公计者/不如罢兵/休土全车甲/归报燕王/燕王必喜/士民见公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于世/功业可明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横秦,指齐与秦“连横”。当时六国分别与秦国南北向联合,称为“连横”。 B.陶卫,富有之人。在本文中“陶”指陶朱公,春秋越国大夫范蠡;“卫”,指卫人商鞅。 C.桎梏,古代的一种刑具。戴在脚上的为“桎”,戴在手上的为“梏”。 D.三王,一般指夏禹、商汤、周武王,常与“三皇”“五帝”一起作为古代帝王的简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国将领田单进攻先前被燕国占领的聊城,费时一年多仍未能攻下,鲁仲连就写信绑在箭上射给城中的燕国将领。 B.鲁仲连起初抓住燕将死守聊城不敢回国的根本原因,告知对方不要因为谗言一时激愤从而失去更多。 C.鲁仲连指出齐国对聊城势在必得、楚国形势已告急的事实,以此打消燕将的侥幸心理,并用武力威胁燕将必须放弃守城 D.鲁仲连最后用管仲的非凡事迹和英雄壮举,再次说明忍小辱、成大功的必要性,使得燕将自愧不如,答应休战撤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杀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齐,非勇也 (2)二者显名厚实也,愿公熟计而审处一也。 5.鲁仲连在信中提及墨翟、孙膑、吴起之人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