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746963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6.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学案(2课时无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7次 大小:44448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答案,课时,学案,眼睛,神奇,科版
    第2课时 透镜的应用 一、课前知识准备 1.显微镜的物镜的作用与_____相同,成放大的实像.显微镜的目镜的作用与_____相同,成放大的虚像. 2.照相机就是利用凸透镜能成_____像这个原理制成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卷相当于_____,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胶片上会出现景物清晰的_____的像. 3.望远镜的物镜,_____物距以外,成_____的像,作用是_____. 二、名师解读点拨 知识点1:放大镜 放大镜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把凸透镜靠近要观察的物体,使物距_____,透过透镜便可以观察到一个_____像,所成的像和物体在镜的_____侧. 【注意】放大镜是凸透镜,所以不是用放大镜在任何位置都可以得到放大的像,只有物体放在放大镜的焦点以内,才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所成的虚像与物体相似。 【明确】要想使看到的虚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物体远一些(物体仍在放大镜的焦点以内)这样物距增大,像距增大,像变大。 知识点2:显微镜 显微镜是用来观察细微物体或物体细微部分的光学仪器。显微镜一般是由两组透镜组成,每组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接近物体的一组透镜叫_____,接近眼睛的一组透镜叫_____,目镜的焦距比物镜稍_____,两镜间的距离可以调节。 【理解】物体通过显微镜物镜成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作为目镜的“物体”,通过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物镜使物体成放大、实像,物距在二倍焦距和焦距之间;目镜使物体成放大、虚像,物距在焦距之内.显微镜使物体经过两次放大,使肉眼看不到的小物体能看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 知识点3:望远镜 利用望远镜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主要是由于望远镜的物镜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_____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 【理解】望远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像,作用是把远处的物体与眼睛的距离拉近,目镜起放大镜的作用.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知识点4:照相机和投影仪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_,胶卷相当于光屏,机壳相当于暗室,被拍照物体到镜头的距离_____,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照相机镜头后,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像. 有一张照片,发现其景物模糊不清,而且整个画面偏黑,其形成的原因是在拍照时,没有调节好_____ 。 【注意】调节方法:摄近景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也增大,即镜头向外伸出一些,离胶片远一些(暗箱应拉长些),像大一点;摄远景时,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也变小,即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像小一点。照相机上光圈的作用是控制进入照相机的光线多少,快门控制进光时间. (2)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能成_____这个原理制成的。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投影片是物体,银幕相当于_____,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比镜头的焦距稍_____. 【比较】教学用投影仪与幻灯机。其主要区别:投影仪用两块大塑料螺旋透镜作聚光器,同时用一块平面镜把像反射到屏幕上. 幻灯片要倒插 【理解】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为了使屏幕上有更大的图像,应增大像距同时减小物距,即幻灯机应离屏幕远些,同时幻灯片离镜头近一些. 三、拓展整合创新 类型之一:放大镜 【例1】如图在鉴定文物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像是 。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度.要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6倍,则他看到的角是 度。 解析:放大镜是利用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凸透镜能使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原理工作的,要想使看到的虚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远一些,这样物距增大,像距增大,像变大,放大镜所成的虚像与物体相似,则他看到的角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