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753148

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分类突破:终身学习类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27次 大小:3286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分类,突破
  • cover
材料作文:终身学习类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两千多年前的荀子认识到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他用《劝学》阐述了学习意义、应持有的态度和可采取的方法等方面,勉励人们学习;一千多年前的韩愈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耻学于师”的风气,他用《师说》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我们今天在学习中又遇到了新的难题。请你针对当下学习中的某些问题,以“劝学”新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书法家来楚生在谈及学习书法的过程时强调了“专”与“博”的关系,他认为“始入手须专宗一家,得之心而应之手,然后旁通曲引,以知其变,泛滥诸家,以资我用”。这里所提到的“专宗一家”就是要初学者先选择一本经典碑帖进行临摹,在一定的时间内需专精一家,品咂古法。待自己对这一家的书法“得之心而应之手”之后,再“泛滥诸家”,博览群帖,吸取其精华,将众家之长为我所用,这样的话,自己的一家之精将会更加精益求精,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荀子·劝学》中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而《论语·为政》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学与思的关系。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和自身经历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伴随着各式各样的读书活动、社交媒体的好书评选、电商平台的促销推送如期而至,新媒介、新场景、新形式改变了阅读的习惯、拓宽了阅读的内涵。然而,“刷屏”式阅读,在让阅读习惯触手可及、方式灵活多变的同时,也带来了注意力碎片化、内容娱乐化、思维简单化、理解庸俗化等不同程度的问题,屡屡引发争论与担忧。 作为新时代青年,对于“刷屏”式阅读,你有怎样的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22年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材料二: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 上述材料对我们有何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6.阅读下面的对联,按要求作文。 若有恒,何必三更灯,五更鸡。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我们究竟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习?根据你对上面对联的理解,结合学习《劝学》的体会,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关于教育,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 一种是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柏拉图的,他说:“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 另一种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他说:“教育不是为生活做准备,而是生活的本身。” 作为受教育者,上述两种观点,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