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762768

沪教版(上海)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5.2.2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探究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5-21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1541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氢氧化钠,教案,探究,反应,溶液,二氧化碳
  • cover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探究 1、 设计思想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的现象,无法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确实发生了反应,为了让学生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于是决定对此实验进行改进,通过创新实验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更深入的了解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将各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自己动手动脑进行探究得出结论的科学素养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将各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教学难点:实验的设计和试验用品的选择 四、教学过程: 方案 装置图 学生描述 教师问题和评 价 【方案一】把充满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若CO2能与NaOH反应,液体会上升到试管里(如图1)。     (图1) 为使实验更有说服力,可设计对比实验:将充满CO2的大小相同的两支试管分别倒立在盛有500mL水和500mLNaOH溶液的烧杯中,并使两试管的高度相同。如上图(铁架台省略):静置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右边试管内液面上升的比左边高得多。(注意:为防手被腐蚀,需戴上橡胶手套) 很好,设计周到,可以将该实验用生动的名字命名,如:“不一样的水”。问题:为什么右边试管内液面上升的比左边高得多? 【方案二】    用两个相同的矿泉水瓶,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向其中一个里面倒入氢氧化钠溶液,向另外一个倒入相同体积的水,盖上瓶盖,振荡,矿泉水瓶都变瘪,但是变瘪的程度不一样。这一现象说明瓶内气体减少的程度不一样,从而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如图2)    (图2) 为使实验更鲜明,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很好,但矿泉水瓶子不要太厚,也可以将实验命名。问题:为什么矿泉水瓶会变瘪,但是变瘪的程度不一样? 【方案三】  在一锥形瓶中收集满CO2,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导管的一端绑一个瘪气球,倒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气球很快胀大。(如图3)     图3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红墨水 很好,塞紧胶塞一定要快。问题:为什么气球很快胀大? 【方案四】  收集满一瓶CO2气体,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将导管的另一端伸入水中,滴加NaOH溶液后振荡,烧杯中的水很快进入瓶中。(如图4)     图4 神奇的蓝液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在水中滴入红墨水 很好,将生活中得特殊器材加以运用。问题:为什么水会倒流? 【方案五】 ———瓶吞鸡蛋”如右图:  向充满CO2的集气瓶中倒入NaOH溶液,用玻璃片盖住后振荡,移开玻璃片,将一去壳的熟鸡蛋放在瓶口,不一会儿,鸡蛋被吸入瓶中(如图5)。     图5 吞噬鸡蛋熟鸡蛋表面是很光滑的,且直径大于瓶口直径 很好,有特色,将食品用于实验中,更加生动。问题:为什么鸡蛋被吸入瓶中? 五、教学反思:   以上五种方案的设计原理是CO2与NaOH反应,容器中CO2气体减少,压强变小,因而产生的各种现象,从而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效果非常好。既培养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对每个试验方案进行优缺点的评价,鼓励学生动脑动手改进试验。许多化学实验存在一定的深化空间,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启发引导学生对这些实验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从多角度、多方位、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也能起到启迪思维、培养能力的作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