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774884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写景抒情类(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00次 大小:327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
  • cover
古代诗歌阅读:写景抒情类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西江月 【宋】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首两句直接描述时隔三年重游旧地的怀恋心境,一个“又”字,含万千感慨。 B.三、四句描写词人乘船过湖的情景,“东风”多情,“杨柳”有意,意境和谐美好。 C.“世路”句转入议论,暗寓词人仕途坎坷以至看透世事、厌弃尘俗的悲哀与忧愤。 D.本词上片重写景,表现重游旧地之悠然,下片重议论,主要表达怀才不遇的激愤。 1.结合全词,简要赏析词末尾两句。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两句,既写夕阳余晖匆匆而落,又写池上月亮渐渐东升,景象变化之间暗含着对老友不在身边的失落、伤感。 B.诗歌第三、四句,写自己为了享受夏夜的凉爽,沐浴后披散头发,打开窗户,闲卧凉榻,这也暗点出了诗题中的“南亭”。 C.诗歌第七八句,写诗人受环境影响,想要取琴来弹奏,可是却生出“恨无知音赏”的感慨,流露出自己怀想友人的情愫。 D.诗歌最末两句,诗人直抒胸臆,写自己到了夜半时分都还在梦中苦苦地思念老友,表达出对友人深切地关怀。 2.孟浩然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写出真切的感受。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诗人发掘出了哪些自然和生活之美? 三、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①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②,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戍楼:军营的城楼。②《梅花落》:是古代横笛名曲。梅花:多种植在江南,塞上无梅。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诗的一、二句描绘了一幅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们牧马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的画面。 B.李诗的一、二句描绘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登城四望,黄沙在月光下像雪一样洁白,远远近近的月色就如满地的秋霜。 C.高诗虽写到了冰雪,但气候回暖,营造了一种和平宁谧的氛围;李诗则借月光营造了凄寒的气氛。 D.高诗前两句虚写,后两句实写,虚实相生,构成远的境界:李诗前二句写色,第三句写声,末句抒情,前三句都在为末句的抒情烘托、铺垫。 2.两首诗都抒发戍边将士的思乡情,但相比而言,高诗抒情曲而妙,李诗抒情直而白。请你结合两首诗的第三、四句,简要分析这个特点。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① 周密 步深幽。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鉴曲寒沙,茂林烟草,俯仰千古悠悠。岁华晚、飘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舟?磴古松斜,崖阴苔老,一片清愁。 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②。最负他、秦鬟妆镜,好江山、何事此时游!为唤狂吟老监③,共赋消忧。 [注]①本词是词人在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后流亡时所作。②王粲登楼:王粲于东汉末年避乱荆州作《登楼赋》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③老监:指自号“四明狂客”的唐朝诗人贺知章,他曾任秘书监。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开篇三句,既概括了进山登阁的过程,又从叙事中带出景物,“正”字领起下面两句,交代了当时的天气,烘托了词人抑郁而沉重的心情。 B.“磴古松斜,崖阴苔老,一片清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