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786172

第十八章 动物的行为 素养提升课件(共18张PPT)

日期:2024-06-12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4次 大小:4183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第十八,动物,行为,素养,提升,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十八章 动物的行为 第一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动物的防御行为和攻击行为: 动物的防御行为是动物对抗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而发生的行为。而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争斗。 节律行为: 动物的活动或运动适应环境中自然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有节律性的变动,叫作节律行为,包括昼夜节律、月运节律(潮汐节律)、季节节律、生物钟。我们常说的夜行性、昼行性、鱼类洄游、鸟类迁徙等都是节律行为。 同样是肉食动物,虎是单独生活的,狼却往往集结成群捕食猎物,这两种动物的捕食方式各有什么优势和不足 虎是强壮的捕食者,它有能力孤军奋战获得食物。它的感官敏锐,行动敏捷,有足够的耐心和爆发力,取食时用的是伏击战术。虽然单独作战胜算的可能性小一些,可一旦胜利就能独自享用食物。狼的耐力好,但单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于虎。因此集群捕食是狼的优势,因为这要比孤军奋战取胜的概率大得多,但得到的食物需大家分享。 防御行为: 防御行为又分为初级防御和次级防御,初级防御不管捕食动物是否出现都起作用,它可减少与捕食者相遇的可能性,而次级防御只有当捕食者出现之后才起作用,它可增加和捕食者相遇后的逃脱机会。初级防御包括:穴居或洞居、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如竹节虫的拟态。而次级防御则包括回缩、逃逸、威吓、假死、转移捕食者攻击的部位、反击等,如乌贼释放墨汁。 动物行为列明细,共分几类心中记。攻击、防御和取食,繁殖、社会与节律,要按途径来划分,一是先天二学习。 常见的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蚂蚁、蜜蜂、白蚁、狒狒、狮子、狼、大象等。 狒狒的群体生活: 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不一定有社会行为。 并不是所有群居的动物都具有社会行为。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不仅营群体生活,而且在群体内部有分工合作,形成一定的组织,有的群体还形成一定的等级。像蚊子、鸭子、蝗虫等动物也营群体生活,但群体内没有形成组织,没有分工,也没有形成等级,因此不具有社会行为。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常常形成一定的组织,群体内部有分工合作,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进行信息交流。信息交流是在同种动物之间进行的,而且当同类听到、看到、闻到同伴发出的信息时,能够引起一定的反应,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性外激素:动物的性外激素一般指昆虫的性外激素。许多性成熟的昆虫能向体外释放具有特殊气味的微量化学物质,以引诱同种异性昆虫进行交配,这些化学物质称为昆虫的性外激素。性外激素多是由雌虫分泌并释放的,引诱雄虫前来交配。交配后,雌虫停止分泌性外激素。性外激素具有专一性,即只引来同种的异性个体,不会引来其他种类的生物。 性外激素的应用: (1)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 (2)在田间施放一定量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虫之间的通讯,使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位置,从而不能交配,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第十八章 动物的行为 第二节 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学习行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印随。印随是动物出生后的头几天中的一种简单、局限的学习行为,如刚孵化的小天鹅总是紧跟着它所看到的第一个大行动目标行走,如果没有母天鹅,就会跟着人或其他行动目标走。 (2)模仿:动物在幼年时会模仿抚育者或其他成年动物的行为来学习一些基本的技能。幼小的黑猩猩会学习年长者如何取食白蚁,一些鸣禽的学唱,都是模仿学习。这种行为在动物界中普遍存在。 (3)联想学习:联想学习就是一种称为条件反射的学习方式。条件反射又分为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 (4)推理学习:推理学习是动物学习的最高级形式,又称悟性学习,即动物凭直觉对新生事物因果关系做出判断的过程。较高等的动物有一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