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789648

5.3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课件 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共31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1116810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北师大,PPT,31张,上册,八年级,物理
  • cover
(课件网) 光现象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三、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目录 01学习目标 02情景引入 03新课讲授 04课堂小结 05课堂练习 学习目标 能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会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4. 知道球面镜的成像特点。 3. 知道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情景引入 我们都听过“猴子捞月”的故事,天上的月亮是真的掉到井里了吗?井里的月亮实际上是什么呢? 知识学习 一、平面镜 表面平整光滑且能够成像的物体,叫做平面镜。 平静的水面 光滑的瓷砖表面 镜子 知识学习 科学窗 实像和虚像 (1)能够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叫做实像。实像也可以直接用眼睛直接观察。 (2)只能用眼睛观察,而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叫做虚像。 知识学习 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 猜想: (1)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2)像有时大,有时小。 (3)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像到平面镜的距离远一些。 物 像 知识学习 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器材: 薄玻璃板、支架、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白纸一张、刻度尺、笔 知识学习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 (2)用两支相同的蜡烛的目的: (3)使用刻度尺的目的: (4)光屏的作用: 思考与讨论 能准确找到像的位置(透光、成像) 比较像和物大小关系 为了比较确定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 检验成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知识学习 实验一:在玻璃板的一侧放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的蜡烛的像,并将蜡烛B放在像的一侧,移动观察蜡烛B是否与蜡烛A重合。 现象: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知识学习 实验二:当蜡烛B与A的像完全重合时,将光屏放在蜡烛A的像的位置,观察光屏上的情况。 现象:光屏上看不到蜡烛的像。 知识学习 实验三:记录蜡烛B与A的像完全重合时A和B的位置,铅笔连线后,用刻度尺测量蜡烛A与蜡烛B到玻璃板之间的距离。 知识学习 实验三:记录蜡烛B与A的像完全重合时A和B的位置,铅笔连线后,用刻度尺测量蜡烛A与蜡烛B到玻璃板之间的距离。 知识学习 实验四:用量角器测量物与像的连线与镜面之间的夹角。 知识学习 记录并分析数据: 实验 序号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物距)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距) 像与物大小比较(放大、缩小或相等) 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的夹角/度 第一次 4.60 4.30 相等 90 第二次 6.60 6.80 相等 90 第三次 9.20 9.20 相等 90 距离相等 等大 垂直 知识学习 实验结论: 物、像关于平面镜轴对称 ①像与物的大小相等、方向一致。 ②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③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知识学习 2.平面镜成像原理 光源可以发射光线直接进入人眼, 人眼就看到了物体。 知识学习 2.平面镜成像原理 当光线经过镜面反射再进入人眼时,由于人有光的直线传播的经验,于是人感觉这些光好像是从进入人眼的反向延长线的焦点S’发出的,S’即为S在平面镜中的像。 虚像用虚线 知识学面镜成像原理为光的反射。 每个物(发光或反光)点,都有其对应的虚像点。 这样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像就叫做虚像。 虚像可以用眼睛观察到,但不能被光屏接收到,作图时,虚像用虚线表示。 知识学习 3.平面镜成像的作图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 如图,MN表示平面镜,AB表示镜前的物体, 方法: (1)作垂线 (2)取等距离 (3)画虚像 M N A B A B 知识学习 3.平面镜成像的作图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作图。 ①从光源S引出两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 ②过入射点分别作两条入射光线的法线; ③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 ④作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点S′即为光源S的像点。 S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