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809752

仁爱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4.1 燃烧与灭火 教案 (表格式)

日期:2025-11-23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5次 大小:1438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仁爱,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燃烧
  • cover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2.通过探究活动,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科学认识燃烧对人类发展的作用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日常生活中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难点:科学探究过程中提出合理问题,获得事实。 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运用多媒体增强教学直观性、生动性。 教学过程 烧不坏的手帕引课———探究燃烧条件--组织讨论燃烧的应用--讨论燃烧的危害--探究灭火方法———组织练习 课题 燃烧与灭火 课型 新授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归纳总结 教 学 目 的 知识技能 认识燃烧条件 认识灭火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科学认识燃烧对人类发展的作用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日常生活中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 认识燃烧条件 认识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分析、归纳问题能力 教 具 实验仪器、多媒体 板书设计 燃烧条件 灭火方法可燃物 清除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隔绝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课 师生互动表演烧坏的手帕和烧不坏的手帕反映出燃烧需要一定的条件,设置问题为什么又有烧不坏的手帕? 观看猜想 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授课一:燃烧条件的探究二:灭火原理的探究 1:用日常生活中最易获得的材料设计出实验方案提供仪器大烧杯 ( 参赛课件 / 演示文稿1%20%20(恢复).ppt )(见课件)(其中盛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且各小组的物质不完全相同) 小烧杯(其中盛放木炭、 镊子和火柴酒精灯、废液缸:(其中盛有沙土)引导探究燃烧条件一引导探究燃烧条件二引导探究燃烧条件三出示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不同可燃物着火点不同如:白磷着火点为40℃ 红磷着火点为240℃)着火点由物质种类决定,条件一定时是不能改变的。2:演示实验(师生互动)总结燃烧条件1:物质本身为可燃物2:与氧气充分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强调: 同时具备缺一不可3:组织讨论燃烧的应用 认真检查:仪器用品学习操作步骤步骤1:点燃酒精灯2: 用酒精灯的外焰尝试去点大烧杯中的物质(必要时可使用镊子)3:观察并记录哪些物质可燃,哪些物质不可燃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总结结果可燃物有 :木条蜡烛、纸条、纱布等不可燃物有:粉笔 、大理石、 石块儿等得出燃烧条件一:物质本身为可燃物学习操作步骤步骤1:点燃两只蜡烛,固定在桌面上2:用大烧杯和小烧杯同时将它们罩住3:观察现象,并思考为什么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总结结果得出燃烧条件二:与氧气充分接触学习操作步骤步骤1:用一根火柴尝试点燃木炭 观察木炭能否燃烧2:用酒精灯外焰点燃木炭观察木炭能否燃烧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总结结果得出燃烧条件三: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观察实验、分析原因、参与实验并得出燃烧现象发生时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的结论 畅所欲言举出燃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让学生体会探究思想并培养观察、分析、总结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1:设问燃烧只有利没有弊吗?组织讨论引出灭火原理2:点燃蜡烛制造火灾现场提供灭火器材:剪沙土 扇子 湿布3:提供生活中灭火实例(见课件)总结灭火方法 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3降低温度到着火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