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814780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记叙文类(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4次 大小:5339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记叙文,答案
  • cover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并序 【宋】欧阳修 苏君,讳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君之行义,闻于蜀之人久矣。当至和、嘉祐之间,与其二子轼、辙,偕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其书献诸朝。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苏氏父子文章遂擅天下。君之文,博辩宏伟,读者悚然想见其人。既见,而温温似不能言,及即之,与居愈久而愈可爱,闻而出其所有,愈叩而愈无穷。呜呼,可谓纯明笃实之君子也!曾祖讳祐,祖讳杲,父讳序,赠尚书职方员外部,职方君三子,曰澹,曰涣,曾以文学举进士。而君少,独不喜学,年已壮,犹不知书。职方君纵而不问,乡闾亲族皆怪之。或问其故,职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岁余,举进士再不中,又举茂材异等不中。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粹精,涵蓄充溢,抑而不发。久之,慨然曰:“可矣。”由是下笔,顷刻数千言,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盖其禀也厚,故发之迟;志也悫,故得之精。自来京师,一时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学其文以为师法。初,修为上其书,召试紫微阁,辞不至。会太常修纂建隆以来礼书,乃以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使食其禄与陈州项城县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方奏未报而君以疾卒实治平三年四月戊申也,享年五十有八。天子闻而哀之,敕有司具舟载其丧归于蜀。君善与人交,急人患难,死则恤养其孤,乡人德之。君生于远方,而学又晚成,常叹曰:“知我者惟吾父与欧阳公也。” (选自《欧阳修集》卷三十五,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以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使食其禄/与陈州项城县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方奏未报/而君以疾卒/ B.乃以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使食其禄与陈州项城县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方奏未报/而君以疾卒/ C.乃以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使/食其禄与陈州项城县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方奏未报/而君以疾卒/ D.乃以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使/食其禄/与陈州项城县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方奏未报/而君以疾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讳,古人不敢直接称帝王尊长的名字。文中的“卒”是大夫死亡的讳称。 B.百家之说,先秦诸子学说。《论语》《庄子》《史记》等是各家代表作。 C.戊申,用以纪年月日,文中和《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都用来纪日。 D.有司,负有专责的官吏。文中和《答司马谏议书》中的“有司”均为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眉州眉山,苏洵的品行道义早就受到家乡百姓的敬仰;在京城,他的文章受到公卿士大夫们的一致追捧,争相传阅,名动京城。 B.苏洵的文章广博雄辩,气势恢弘,读书人对他的文章感到惊讶,都想要一睹他的风采;他文思敏捷,写文章纵横捭阖,深入细微。 C.苏洵科考坎坷,不论是参加科举考试,还是秀才异等考试全都没有考中,随后,因欧阳修的举荐,朝廷召他做官,他却辞不就职。 D.苏洵重义轻财,乐于交往,急人所难,救济抚养亡故朋友的孤儿,乡邻因此很感激他;对于父亲和欧阳修,他也常怀感恩之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 (2)一时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学其文以为师法。 5.在文中,欧阳修认为苏洵“学又晚成”(大器晚成),我们能从苏洵的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