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玉米》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歌曲《种玉米》是一首印度尼西亚儿童歌曲。歌曲为2∕4拍,G大调,是一首坚定有力、充满热情的劳动歌曲,歌曲一开始就用了八分休止符,产生了果断、带有号召性的旋律。旋律突出运用了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使得音调更为坚定、有力,描绘了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教育学生“埋下种子,撒下希望”,将劳动作为人生的一大乐趣,用辛勤的劳动换取丰硕的成果。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用听唱法学唱《种玉米》,感受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2、能力目标: (1)附点音符及两拍长音的准确演唱。 (2)在欣赏《种玉米》的过程中,学会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积极参与填充字母谱、编创旋律等音乐实践活动,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或同他人合作按音乐节奏来创造、表现音乐内容。 3、情感目标: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和美好,培养和激发对劳动的热爱,并在与他人合作中体验创造的快乐。教育学生“埋下种子,撒下希望”,将劳动作为人生的一大乐趣,用辛勤的劳动换取丰硕的成果。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完整演唱《种玉米》。 教学难点: 1、歌唱时要有内在的力度,蕴含着力量。 2、附点音符的准确演唱,特别是连续两个附点音符。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卷网-二年级上册第5课《爱劳动》第二课时;聆听《海娃的歌》、演唱歌曲《种玉米》,结合键盘图认识字母谱并创编字母谱。 【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为此,我采用歌、奏、演、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因为这样的教学最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所以,我为这一节综合性的音乐课确定了一首歌曲和一首欣赏曲目作为教学内容,即:初听歌曲《海娃的歌》和演唱歌曲《种玉米》。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 复习旧歌,用欢快的歌曲和律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新歌教学1、播范唱《种玉米》,出示聆听的问题:(1)歌曲里的同学到底参加了什么劳动? (2)你们能试着给歌曲起个名字吗? (3)情绪是优美抒情的还是欢快活泼的?学生聆听范唱、律动,跟着问题思考 回答问题带着问题初听歌曲,既在聆听中熟悉旋律,也初步理解所要学习歌曲内容。 2、组织重听范唱,体验劳动:同学们,我们知道,想让玉米有个好收成一定要经过除草、施肥、撒种、浇水等劳动,那你们会做这些劳动吗?学生试做。 跟着音乐做动作,体验劳动的快乐。在律动中感受、熟悉歌曲,不显得再次聆听的枯燥。 3、看谱,找难点节奏并练习: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谱面,找一找,这首歌里有一个节奏出现了很多次,你们能找出来吗? (2)板书附点八分节奏,并组织练习 (3)、读歌词,先解决难点句子。 (1)、难点节奏寻找。 (2)练习附点八分节奏 (3)、有节奏读歌词使用学生最易掌握的方法和合作学习方法解决节奏困难 4、教唱。 (1)播放范唱,利用听唱法教唱《种玉米》: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整听听这首歌曲吧。先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一遍听的时候,一边跟着学生默唱,一边用铅笔在书里圈出附点八分节奏,注意第一字唱得长,第二字要短。 (2)组织学生跟范唱轻声模唱:我刚才注意了一下,同学们都能很认真地找出节奏,也很认真地跟着音乐默唱,下面我们再听一下,轻轻声跟着唱出来,我听听你们学得怎样? (3)弹琴教唱,及时纠正学生唱得不好的地方:同学们还不错,我听了一下,你们大概会唱七八成了,下面老师带领你们一起把它学会吧 (4)弹琴完整歌唱:同学们基本会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