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模板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劳动最光荣” 第三课《种玉米》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为此,我采用歌、奏、演、微课展示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因为这样的教学最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教学设计力求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创造和表现音乐。 三、三维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唱歌曲,体会劳动过程的艰辛与快乐,培养和激发对劳动的热爱, “埋下种子,撒下希望”,将劳动作为人生的一大乐趣,用辛勤的劳动换取丰硕的成果。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听唱法学唱《种玉米》,通过多次聆听,使学生逐步熟悉歌曲旋律。再采用声势动作表现歌曲、师生接唱、生生接唱、分组接唱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掌握歌曲。 (三)知识与技能: 附点音符及两拍长音的准确演唱;学会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教学重点:熟练演唱歌曲,并能用声势参与表现。 五、教学难点:附点八分音符的准确演唱,特别是连续两个附点八分音符。 六、教学关键:在学习、变现歌曲的过程中,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能够与他人合作来创造表现音乐内容。 七、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小乐器、表演道具。 八、教学流程 1、导入:播放劳动最光荣,学生拍手律动进教室。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叫什么名字啊?生:劳动最光荣。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劳动场景,能为大家模仿一下吗? (设计意图:通过听音乐,让学生对进一步学习产生兴趣。) 2、第一次聆听:听劳动场景、情绪。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首关于劳动的歌曲,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曲唱了哪种劳动场景。歌曲的情绪是什么。生:锄草、播种、种玉米。情绪是欢快的、活泼的。 (设计意图:通过听音乐,让学生对歌曲有初步了解。) 3、第二次聆听:听种玉米步骤。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种玉米》,请同学再次聆听音乐,听一听种玉米都需要哪些步骤呢? (设计意图:通过听音乐,让学生仔细认真的听音乐,有利于歌词的记忆。) 4、第三次聆听:用动作表现歌曲情绪。 师:同学们,当亲手播种的玉米成熟之后,心情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样的动作能够表现这种情绪。我们一起做一做。(拍手、点手心) (设计意图:通过律动,体现动静结合。) 5、第四次聆听:跟音乐默唱。 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跟音乐在心里默唱,同时想一想这首歌曲中哪个地方比较难,你唱不好。生:我扛起锄头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默唱,让学生的注意力专注在旋律上。有利于思考。) 6、播放微课 师,同学们,老师做了一个小微课,看看能不能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微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学到知识。) 7、用竖笛吹奏带附点的难点乐句。 师:同学们,附点是我们的新朋友,我们要把它记在心里,拿出你们的竖笛,吹奏下面的乐句。 8、按节奏读歌词 师:同学们,跟老师按节奏读一读这首歌曲的歌词,加深印象,注意带附点的音读的长一些,加减时线的音读的短一些。 (设计意图:通过读歌词,加深学生对附点节奏的印象,利于学唱歌曲。) 9、第五次聆听:跟音乐哼唱,并拍腿拍肩膀。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唱一唱啊?我们一起跟音乐哼唱,动动你们的小手跟老师拍一拍腿、拍一拍肩。 (设计意图:体现了动静结合。) 10、跟琴师生歌曲接龙。 师:同学们,跟老师玩一个歌曲接龙的游戏,老师一句、你们一句。看看谁唱的最认真。 (设计意图:通过接龙,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11、跟琴完整演唱歌曲并用随身竖笛作为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师:同学们,考验你们的时候到啦,跟着老师的钢琴完整演唱歌曲,并拿出你们的竖笛作为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