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囚绿记 陆蠡 预习任务: 1.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梳理文中字词音义 2.解题 3.为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4.提出自己的疑问 本文题目“囚绿记”有何含义? 记:记载、描写事物的书或文章(常用于书名或篇名)。 “绿”是指一株常春藤。“囚绿”是指作者把这株常春藤牵进了自己的屋子。 表层义: 本文是一篇记叙性散文。 深层义? 主旨情感? 一、(1-4)交代绿的由来。 二、(5-7)开始对绿枝条直接描写。 三、(8-12)作者“囚绿”后,“绿”的变化。 四、(13)点出文章背景———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五、(14)一年后仍旧怀念“圆窗和绿友”,设想再度见面时的情景。 整体把握 幽囚绿 邂逅绿 观赏绿 释放绿 怀念绿 本文围绕“囚绿”写了哪些内容? 作者见绿、赏绿、囚绿、放绿和怀绿时的心情分别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具体语句回答。 见绿 喜悦、满足 赏绿 不感到孤独 快活、留恋 欢欣、喜悦 囚绿 不快、自责、恼怒 放绿 祝福 怀绿 怀念 对“绿”真挚的爱 我是感情的奴役,也是理智的仆隶。我没有达到感情和理智的谐和,却身受二者的冲突,我没有得到感情和理智的匡扶,而受着它们的轧轹(zh á lì,碾压);我没有求得感情和理智的平衡,而得到这两者的轩轾(zhì,高低)。我如同一个楔(xiē)子,嵌在感情和理智的中间,受双方的挤压。 散文集《囚绿记》序言节选 文章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作者对“绿”的喜爱?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生命力、希望、快乐的象征 ———爱、幸福、青春的象征 作者因为爱“绿”而“囚绿”,被“囚”前后的“绿”有何不同?体现出“绿”有什么样的特点? “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 被囚之前 美丽、生命力旺盛 ①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援,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②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③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坚强 倔强、执着、不屈、向往光明自由 柔弱 被囚之后 对 “囚绿”的行为,作者自称为“自私”,是一种“魔念”。有人认为不可理喻,有人认为可以理解,对此,你又是如何理解的? 一方面,作者把绿藤当作他唯一的“朋友”,囚绿也是爱绿,是爱绿的一种极端行为,表达了作者对绿的那份渴望,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最后,作者被绿那顽强的抗争性格,永向光明的执着精神所感染,又释放了它,见绿、赏绿也好,释绿、思绿也罢,支撑这些行为的巨大的情感动力是作者对绿深沉不变的爱。 另一方面,这是一种自私之举,是对绿的施暴之举,是对生命的一种遏制、一种摧残。如果真的喜欢这个事物,就不能囚禁它,应该给它自由,让它在自然中求生存。 作者“囚绿”之后为什么又要“放绿”“怀绿”? 作者“囚绿”,一是为了与绿枝条更亲近,二是出于一种他人难以理解的“魔念”,但他出于良心,不忍让绿枝条彻底枯死,于是“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说明作者最终还是善待生命的。绿枝条被“开释”与作者逃离危险中的北平,二者有相似之处,在文章中具有类比的效果。作者最后怀绿,其实也是在怀念苦难中的北平人民。 作者写作本文只是为了表达一种怀念之情吗? 除了怀念之外,作者在写此文章时,还有一种懊悔、自责,更有一种祈祝之情。作者希望有一天能重见常春藤,其实是在祈祝沦亡的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