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851269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1认识地球面貌 同步练习(Word版附解析)

日期:2025-04-29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2次 大小:1562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认识,地球
  • cover
1.1认识地球面貌 1.读经纬网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三点都在西半球 B.①点位于高纬度地区 C.②点所在的纬线最长 D.③点所在的经线最长 2.读半球图,图中B、C两点的经度数,下列书写正确的是( ) A.20°E和160°W B.30°E和150°W C.160°E和20°W D.60°E和120°W 3.某点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以北为北半球,该点位于( ) A.(0°,0°) B.(0°,180°) C.(0°,20°W) D.(0°,60°E) 4.学习了东西经度的划分后,四位同学画图如下,你认为正确的一幅是( ) A. B. C. D. 5.下列关于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90°纬线 B.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 C.赤道以南是北半球 D.赤道以北是南半球 6.关于如图所示的纬线,说法正确的是( ) A.②线是南回归线 B.③线是北回归线 C.纬线度数①>②>③ D.纬线长度①>②>③ 7.某中学开展地球仪的制作活动,图为制作地球仪的乒乓球,作为地轴的铁丝从球上穿过的两个点是( ) A.E、F两点 B.G、H两点 C.E、G两点 D.F、H两点 8.假如要给地球买一条皮带,那么所需长度应不小于( ) A.6371千米 B.4万千米 C.4万平方千米 D.6358千米 9.R1和R2分别代表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1=R2 B.R1R2 D.无法确定 10.“南辕北辙”指要到南方去,却驾着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最后不能到达目的地。如果“东辕西辙”,理论上可以到达目的地,解释其原因正确的是( ) ①经线等长,纬线不等长 ②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③地球自西向东运动 ④经线是圆,纬线是半圆 ⑤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⑥经线是半圆,纬线是圆 A.①② B.①⑤ C.③④ D.②⑥ 11.东西半球以哪一组经线圈划分( ) A.20°E和160°W组成的经线圈 B.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C.0°E和180°组成的经线圈 D.20°和160°组成的经线圈 12.读经纬网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以下两地的经纬度位置:①_____;③_____。 (2)①②③④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_,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靠近极点的是_____;靠近本初子午线的是_____。 (3)③地位于④地的_____方向。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古代人由于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是倒扣着的一口巨大的锅。随着人们视野的扩大,人们臆想中的大地变成了一只倒扣的盘子,天空像一顶半圆的斗笠。 材料二: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环球航行线路见下图。 材料三:经过科学的测量,地球并不是正球体,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 (1)根据材料一,人们最初对地球形状有什么样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地球是一个球体吗?我们应学习航海家麦哲伦什么精神? (3)根据材料二、三描述一下地球的形状。 (4)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自然现象都可以说明大地不是平面,而是球体,请你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判断,①点坐标为(48°N,140°E),②点坐标为(40°N,150°E),③点坐标为(44°N,160°E)。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东半球的范围是20°W~0°~160°E,西半球的范围是160°E~180°~20°W。同一半球中,纬线圈的长度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经线长度都相等。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所以图中①②两点位于东半球,③点位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①点位于中纬度地区;②点所在的纬线为图中所示区域最长;①②③三点所在的经线长度相等。故选C。 2.答案:B 解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