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862415

鲁科版七年级下册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07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389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科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细菌,真菌
  • cover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阐明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分析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观察图片形成观察分析、发散思维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2、设计实验探究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2、意识到生物学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 3、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难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腐烂的梨、菜叶问道:同学们知道是什么让我手上的梨和菜叶坏掉的吗? 学生猜测:是细菌和真菌。 引出新课:《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教师设问:大家想象一下如果生态系统中没有细菌和真菌将是什么样的景象? 学生发言:食品不会腐烂、垃圾也不会腐烂、菜市场的垃圾将堆积成山、我们的生活空间 越来越小…… 教师:可见细菌和真菌虽然个体微小,但是对我们的生活和自然界却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请同学们阅读“观察与思考”的有关内容,讨论真菌和细菌是怎样促进物质循环的? 学生阅读和观察文中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之上讨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发挥的作用。 讨论交流后总结: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分解者的作用,它使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为简单的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如无机盐和二氧化碳又可以被植物利用,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又为动物所食用。 教师提问层层推进:谁能说出细菌真菌是分解者的证据?其中引导弄清以下两问题: 1、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2、面包和水果为什么会腐烂?从而探究出细菌、真菌与水果生霉、腐烂的关系。 小组讨论“细菌、真菌使食品生霉、腐烂”的结果,讨论后回答:细菌和真菌以水果和面包为营养源,靠分解水果和面包中的有机物获得物质和能量,导致水果腐烂、面包生霉。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1.枯草杆菌使梨和香蕉腐烂,它与水果有怎样的关系? 2.细菌和真菌是怎样生活的? 经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后得出结论: 1.杆菌以水果为营养源,靠分解水果中的有机物获得物质和能量,导致水果的腐烂。 2.细菌和真菌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进行腐生生活的。 教师通过问题引出细菌和真菌生活的条件:在是生活当中人们是怎样使水果和食物保存得更长时间的? 学生联系实际回答:放在冰箱里低温保存、真空保存、粮食晒干保存...... 教师:可见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的条件都有哪些? 学生总结:细菌和真菌生活的条件有:营养物质、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等。 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实验:技能训练部分是几位同学为了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解作用设计的实验方案,大家阅读并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甲乙两组为什么样用相同的树叶? 2.为什么要使树叶保持潮湿? 3.逐一分析三个实验方案找出每个方案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4.哪个实验更能说明问题?为什么? 学生思考交流得出结论: 1.因为这个实验方案的目的是研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细菌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甲乙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 2.因为细菌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3.方案1中甲组是对照组,乙组是实验组。方案2中甲组是对照组,乙组是实验组。方案3中甲组是对照组,乙组是实验组。 4.方案3更能说明问题。因为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所处的条件完全相同(都进行灭菌处理);而实验后,除单一变量(接种与不接种)外,对照组与实验组又处于相同的条件下(无菌的条件)。可见,只有方案3排除了所有影响实验的干扰。因此,与方案1和方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