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876259

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4升华和凝华同步课时练习(有答案)

日期:2024-06-24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7次 大小:16271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升华,凝华
  • cover
2.4升华和凝华同步课时练习 一、多选题 1.实施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是利用飞机在高空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如图所示。干冰进入云层,很快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变成气体。同时高空中的水蒸气放热变成小冰晶或者液化为小水滴,云中小冰晶和小水滴增多,从而形成降雨。其中与干冰吸热变成气体以及水蒸气放热变成小冰晶相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2.以下现象及相关应用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流,属于熔化现象 B.夏天,在地面上洒水会感觉凉爽,是利用水蒸发吸热 C.秋天,早晨见到树叶上挂满露珠是汽化现象 D.冬天,北方早晨玻璃窗上冰花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3.对下列各图物理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有(  ) A. 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是因为雪汽化为水蒸气 B. 刚从水中出来的人感觉特别冷,是因为人身上的水蒸发吸收人体的热量 C. 天冷时从口中呼出的“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 D. 用冰袋给高烧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时从人体吸热 4.图所示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中,需要放热的是(  ) A.冰雪消融 B.草叶水的露珠 C.山间形成的雾 D.玻璃上的冰花 5.“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已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关于其中部分节气包含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天气转凉,露凝而白”,露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放热 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放热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二、单选题 6.下列关于物态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冬天水面结冰是凝固现象 B.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熔化现象 C.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升华现象 D.皮肤上涂一些酒精感到凉快是液化现象 7.对以下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8.中国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9.下列物态变化的吸放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樟脑丸变小 B.露珠的形成 C.“雾凇”的形成 D.河水结冰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10.在炎热夏季无风的环境中,剥出冰棒后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会冒“白气”。小明和小强分别画出甲、乙两幅图来反映冰棒周围“白气”的情形。则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液化现象 B.图乙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C.吃冰棒解热是熔化过程,吸热 D.冰棒从冰箱拿出后包装袋上出现的“白霜”属于凝固现象 三、填空题 11.如图所示,是用于探究“碘的升华与凝华”的装置,关于碘锤加热方式有A、B两种方案:A、将碘锤放在刚烧开的水中,B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由于碘的熔点是113.5℃,所以选择_____(选填“A”或“B”)方案较好。实验时在碘锤的上方凹槽内滴入少许冷水,其目的是_____;同时也说明这个物态变化需要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12.如图所示,将一些干冰颗粒撒到盛水的容器里,可以看到杯底水中有大量的气泡冒出,如同水被煮沸一般,同时杯口有大量的“白气”生成,其中“白气”的形成是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13.深秋早晨草地上出现的霜是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它的形成需要_____热。 14.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