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879117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分类训练:传统文化类(附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7次 大小:4360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考,语文,论述,文本,阅读,分类
  • cover
论述类文本阅读:传统文化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个人层面来说,语言已成为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现在,招聘单位对应聘人员的考核大多首先看他的语言素养与语言能力。从国家层面来说,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语言政策,将确保各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促进各民族、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与发展。 如今,处于万物互联的信息时代,国家语言能力跟国防、经济、科技等各方面信息获取的能力,跟信息资源的储备、利用、保护的能力都成正比;国际交往、交流与合作、谈判以及国际利益的争取与维护,都需要有很强的语言能力支撑。八年多来的事实表明,语言和语言教学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起到了非常好的桥梁作用、沟通作用。而语言跟经济的关系更是越来越密切,语言已成为重要经济资源,其产业可直接为国家创造可观的产值。 目前大家在平时说话、写作中,在纸质媒体和视频媒体上,受网络语言影响,不注意语言表达,不注意语言修养,语言方面的毛病随处可见。除了用词、造句不规范之外,随意使用网络词语、中英夹杂、窜改成语也屡见不鲜,有些年轻人还以此来显示自己的“能耐”。 (摘编自陆俭明《“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 材料二: 大众传媒长期承担着社会文化教养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重要角色,报纸、广播、影视媒介等概莫能外。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报纸为代表的大众传媒是提高识字率、提升国民文化素质的重要依托。农村大喇叭广播是推广普通话、普及卫生常识和农业科技知识的重要手段。此后,电影下乡更使公共文化服务得以从城市推进到农村基层社会。然而,随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传媒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对受众的文化引导开始让位于对“用户”的满足甚至迎合,这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兴起后变得尤为显著。虽然传统报纸、广播、电视仍试图保持自身对公共议题、社会文化和语言品位的坚持,但是,当碎片化的表达方式日趋流行,当短视频、颜文字、字母词日渐改写社会表达习惯,这种坚持和尝试也变得苍白。 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审美,但总有跨越无数时代的经典值得传承。在社交网络日益普及的当下,《中国诗词大会》《汉字听写大会》《朗读者》等语言文化传承节目同样吸引了大量年轻受众,成为文化传播中的“爆款”。传媒业从未以如此高的频度和广度渗透到所有人的生活之中,并介入和伴随少年儿童的成长和学习。正是在这种时刻,传媒更应肩负起涵养社会语言文化的使命,传媒及其从业者都应尝试突破单调的网络语言体系,为受众提供更具文化价值和历史营养的内容。 (摘编自翟秀凤《传媒应肩负涵养语言文化的职责》) 材料三: 中小学是语文素养培养的基础阶段,踏入职场后是语文素养的体现阶段,而作为承上启下的大学应是语文素养的飞跃阶段。从实用角度看,许多单位的工作传达、总结、计划等大都以书面形式开展,对语文素养高的人才需求很大。更重要的是,语文素养是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 高校作为大学生的培养单位,应当从简单的专业技术培养向综合素养培养转变。语文素养和技术学习不是非此即彼的矛盾两端,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此外,许多现代技术都有语文的参与,比如,当前人工智能辅助新闻写作、智能诗歌创作系统等都是计算机技术和语文知识结合的典型体现。 然而,部分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和方式陈旧,亟须课堂改革。大学语文素养的提升当以激活大学生的语文热情为前提,采用丰富直观的教学材料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开展辩论赛、读书会等语文社团活动吸引学生。同时,营造丰富的校园文化环境,比如邀请大师名家开讲座,举办诵读大赛、诗词大会等活动,使大学生随时能受到人文精神的润泽和熏陶,提升语文素养。 (摘编自王素改《大学应成为语文素养的飞跃期》)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