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899896

第七单元《红楼梦》的情节波澜 教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202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第七,2021-2022,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课文是如何化繁为简择取小说的核心特点的。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原文本、提升理论认识和情感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爱憎分明、热爱真实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掌握该章节的情节冲突和情节铺垫。 2.学习作者情节安排的特点和技巧。 【教学难点】 体会铺垫的作用,情节的设计之巧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葬花吟》,让学生走进红楼梦的凄婉世界。 二、课文研读 师:正如这歌声,虽然不会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那样激昂有力,那样有韵律、曲调多变,但我们于绵延舒缓之中同样感受到了震撼人心的变化,就像红楼梦小说那样吸引人,这就是曹雪芹在情节设计方面的巧妙之处。同学们细看课文,说说“宝玉挨打”的情节设计有哪些特色? 师:“文似看山不喜平”,又说“无巧不成书”,首先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陈述的“红楼梦”到底有哪些特点? 生:课文第二段“江河东流,时而湍急夺路,时见缓缓流淌,时见静练平展,时见波涛起伏,这是自然运动的规律。社会生活的运动规律也是如此。曹雪芹正是掌握和运用了这一规律,来设计情节的波澜。 师:这句话用了比喻的方法,来说明情节,很形象,但如果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应该怎样说? 生: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描述,很像河流,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它的平缓和急促之处,能在平淡生活中掀起波澜。 师:作者认为曹雪芹是怎样掀起波澜的? 生:层层铺垫,推举高潮。红楼梦中的情节高潮是经过作者充分组织和准备,形成起来的。这种铺垫,既具有必然性,又很富层次感。 生:高潮的形成有其必然性,高潮的组织有层次感;高潮的发生有偶然性和必然性。 师:很好,学会了从原文中筛选信息,这是初级阶段,还需要我们能够深入理解,铺垫是个关键词,作好了充分的铺垫,才有后文的精彩。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是怎样论述曹雪芹把握这些特点的。 (学生分组讨论3分钟,然后小组代表发言) 生:说贾宝玉不想或者无意于功名利禄时,这清楚地对史湘云表明了他的态度,而这些和贾政的一贯思想是违背的,这是父子之间的一个最大冲突。也是最根本性的冲突。所以说他是必然的。 生:红楼梦中曾经说到贾宝玉是一个混世魔王,一天到晚只会在女人堆里玩,而且还提到了他在私塾里经常逃课,这说明了他的叛逆精神,自然他也不会按照其父亲设计的路子去走。 师:说得非常正确,不仅是生活和理想追求上表现出了这点反叛性,而且在爱情上也表现出了这一点…… 生:(很激动)对了,他之所以喜欢林妹妹,也就是林黛玉不会像薛宝钗那样去讲求功名利禄。 生:(若有所思)好像他还为这事说过话:幸好林妹妹不是这样的! 生:可是他却最终未能和林妹妹结合,也就是因为他们两人的精神追求和名利观与贾家的正统思想不相吻合,所以他们两个都没有好下场! 师: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的火花碰撞出来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悲剧其实说到底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观念不合正统,所以说贾宝玉挨打是必然的。接下来请第二大组的代表发表他们的观点。 生:除了思想的必然性,事件发生的层次性,也是导致宝玉挨打的推动因素,毕竟宝玉是贾母的心肝宝贝,打他没那么容易。 生:课文反复提到了挨打的前因后果,课文说“金钏儿投井,雨村临门,是高潮的导因;忠顺王府索人是高潮的诱因;贾环的飞短流长,是高潮的直接原因。”这些因素环环相扣,不可丢失任一环。 师: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些事件,为什么会成为宝玉挨打的重要原因。 生:金钏儿投井,被贾环污蔑说是宝玉强奸,作为父亲,谁都不会原谅。更何况他们是大户人家。 师:金钏只不过是个丫鬟,但他的死如果和贾公子扯在一起就是大错特错,因为金钏只不过是个丫鬟。 生:雨村临门,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