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902109

高考语文名著阅读《论语》考点分类:分析思想内涵类(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9次 大小:2283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考,分析,答案,内涵,思想,语文
  • cover
分析思想内涵 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完成小题。 (1)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述而》) (2)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3)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 从上面语录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2.下列对《论语》中几句涉及“仁”的句子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孔子认为仁德是人们内心对道德的追求,而礼、乐是外在的表现,因而没有仁德的人就会违背礼、乐的要求而做出僭越的行为。 B.“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论语·里仁》) 孔子认为人没有仁德就会迷失自我,不能拥有平和的心态以及矢志不移的志向,所以他们不可以长久地处于贫困或安乐的境地。 C.“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孔子认为人不能在饮食上违背仁德,尤其是在仓促之间和颠沛流离之时更要在饮食这样的小事上坚守人生准则,保持做人节操。 D.“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孔子认为只有心怀仁德的人才会用一颗公允、无私的心去观察他人,明辨是非与善恶,公平、公正、客观地喜爱人,或厌恶人。 3.阅读下面两则《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①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 材料二:子贡问:“师②与商③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注]①狷:性情耿介,不肯同流合污。②师:颛孙师,字子张,孔子的学生。③商:卜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 两则语录都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请结合其中一则简要说明。 4.《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阅读时不要把各章节割裂开,而要把《论语》当作整本书来读。请谈谈下面这两句共同体现出了怎样的主张,并举例说说这一主张对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有何作用。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 请你结合下列两则论语,谈谈你对“贫而乐”的理解。 ①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论语·里仁》) ②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乱也。(《兼爱》)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兼爱》) 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君子之为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比较分析“兼爱”与“仁爱”的不同点。 7.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