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 6.1储蓄和商业银行教学设计 【课 题】 储蓄和商业银行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一课时 【教材分析】《储蓄和商业银行》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六课的第一框,是介绍个人投资理财选择的开端。通过学习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的相关知识,可以增强学生投资理财意识,为学生投资理财能力提高提供理论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的知识有一定了解,实际操作中对银行卡中存取款比较了解,但是对商业银行其他业务的了解不够。当然本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所以教学环节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社会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既要结合学生的阅历,又增添模拟实践操作环节,增强探究活动的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储蓄存款的含义及类型,简单计算存款利息,掌握商业银行的含义、主要业务及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通过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通过展示成果环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自我表达能力;通过对储蓄存款风险及商业银行作用的学习,增强理论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生活中正确分析我国居民储蓄存款连年增长的原因的影响,了解商业银行的作用,能够透过现象看到经济本质,增强应对经济社会的能力与信心。 【学科素养】 政治认同:支持国家的货币政策。 科学精神:正确理解储蓄存款及商业银行的基本理论,运用经济生活的基本理论分析经济现象。 法治意识:通过合法途径投资理财。 公共参与:能够在生活中办理银行相关业务,掌握个人投资理财的途径。 【教学重点】 储蓄存款的含义及类型;利息的计算;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教学难点】 诚信与金融 【教学方式】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 【课前准备】 储蓄存款与商业银行的相关资料;教学PPT;等 【教学过程设计】 程序设计 学习环节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预设) 媒体运用 课 堂 预 习 列出预习问题 提出预习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已有知识,找出预习问题的答案。 预习内容较多,要留足时间,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最好是绘制表格,清晰明了,便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根据PPT展示的问题,在课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学会速读课本的同时找准课本关键信息。 对找到的信息进行整合,绘制记忆表格或者列出知识要点。 多 媒 体 基 础 知 识 储蓄存款的含义、目的、类型(区分) 利息的计算公式 我国商业银行的含义、主体、主要业务及作用 根据课前分组情况,依次邀请每组的发言人,展示该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检验预习效果。 每组的发言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 其他组同学的补充或者异议在该组发言结束后进行,时间控制在1分半,特例依具体情况延长时间,总时长要调控好。 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为发言人,展示本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其他未展示的同学认真观看,待发言人结束发言后,对发言同学的发言内容进行修改或者补充。 电 子 展 台 合 作 探 究 探究一 储蓄存款 从上图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连年迅速增长。请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城乡居民储蓄连年迅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这种现象会产生什么经济影响? 探究二 说说身边的商业银行 1.商业银行提供哪些服务? 2.你已经使用过哪些服务? 探究三 诚信与贷款 小北爸爸打算按揭一辆汽车,在办理相关手续时,工作人员告诉他,“办理按揭需要出示个人征信记录”。请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为什么按揭需要出示征信记录? 2.他应该到哪里查询个人征信记录呢? 提示: 1.我国城乡居民储蓄连年迅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国家经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