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910972

17.3望洞庭-导学案

日期:2024-06-0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学案 查看:78次 大小:3487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17.3,洞庭,导学案
  • cover
《望洞庭》 教材简析:这篇课文是描写秋夜景色的七言古诗。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洞庭月夜图,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美。 所需时间: 一 课时 40 分钟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习本课的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3)说出诗句中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的景色。2、过程方法:走进文本,通过想象,懂得水天一色物象的画面美,从而懂得空灵、缥缈的意境美。3、情感目标:说出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懂得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说出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内容提要(教学环节、时间) 教学流程 所需资源 学生学习事项 教师导控事项 环节一:引入课题(2分钟) 齐读课题。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眼中的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苏轼笔下的水,祖国的山山水水,从古到今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美诗佳句,今天我们随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去感受一处山水,板书《望洞庭》。 环节二:读准古诗,读懂古诗。(10分钟) 1、认真倾听。2、自学古诗,小组交流。 1、师配乐范读古诗,提出倾听的要求。2、对小组交流要求:(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借助插图、注释、字典理解古诗的大意。(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难理解的字、句。 音乐 环节三:读好古诗,理解古诗(12分钟) 1、点到的读诗。2、个别回答。 1、指名读诗。 2、指名讲古诗的大意。 环节四:想象画面,感悟诗境(10分钟) (一)全班再次朗读古诗。(二)1、自由品读前两行诗。(1)个别回答。(2)自由发言。(3)感情朗读前两行诗。2、(1)个别回答。(2)点到的回答。(3)练习读互相听。(4)个别读。(5)点到的回答。3、全班感情朗读。4、自由发言。5、个别背,全班背。 (一)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读到有所感觉时把你的手举起来。(二)美读古诗,想象画面。 1、品读前两行诗,抓住“和”来引导学生想象水天一色的画面美。感悟“和”(1)你从前两行诗中读懂了什么?“和”是什么意思?(2)说说你想象的画面。(引导学生语言描述想象中的美,如:感受银色的光辉撒在湖面,朦胧的月光。)(3)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导学生读好诗句。 如: 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你的感受。 2、品读后两行诗,从形、色两方面引导学生想象洞庭山水工艺品般的画面美,进一步品味“和”(1) 这洞庭湖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2) 你能说说,到底从哪里感觉到,诗眼“和”你想象的画面怎么样?(引导感悟比喻用得形象、生动、巧妙。)(3) 你有这样的感受,你觉得应该怎样读?(4)指名读(以评促读,引导学生读出韵味,逐步提升读的质量。)(5)品味独特的比喻:末句改为“君山好像一青螺”好像更清楚,这样改行吗?    3、配乐让学生朗读古诗。 4、体会诗人宽广、豁达的胸怀。(八百里洞庭在诗人的眼中是——— 5、背诵古诗。 课件 音乐 环节五:总结(3分钟) 认真倾听。 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前往观光旅游的人很多。我们将来要有机会,可以去看看洞庭湖,好好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 环节六:布置作业(3分钟) 默写《望洞庭》。 (板书设计)   望洞庭   光 、色   和 (柔)   形 2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