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课《技术产品与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木拱廊桥是用木头利用穿插压的方式搭建起来的,知道木拱廊桥属于建筑技术产品,能够举例说出建筑技术、通讯技术、运输技术的产品。 2.能够通过合作利用六根木棒搭建基本廊桥,能用更多的木棒搭建加宽加长和榫卯式木棒搭建廊桥,进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能对木拱廊桥的搭建提出问题和猜测,在合作探究的活动中保持好奇心,并对周围的技术产品表现出探究兴趣。 4.知道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了解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好的一面和不利的在面。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木拱廊桥的结构特点,能够举例说出建筑技术,通讯技术运输技术的产品,了解技术产品对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改变,在搭建廊桥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2.难点:了解木拱廊桥的结构特点,激励学生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搭出各具特色的廊桥。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视频、图片、榫卯式廊桥包六套、长木条 12根,钩码盒 30盒 2.学生准备:方形小木棒、平板电脑 教学流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提出探究问题。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激励图片,激发兴趣: 同学们,又到了探索科学奥秘的时间了,本次探究之旅,希望同学们能一如既往的(学生齐读:大胆探索、认真观察、用心思考、反复实验),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2)课件出示时光隧道。首先,我们沿着时光隧道,穿越到 1000多年前我国北宋时期,看一下发生了什么事情? (3)出示音频,课件 课件展示《东京梦华录》:1000多年前,当时京城汴梁有条汴河,宽 16.5米,河上有桥,桥下有支撑的石柱。这条河来往船只运输非常繁忙,河水湍急,船顺流而下时,很容易撞到石柱上,经常造成人亡船毁的悲痛事件。 (4)生活中遇到了这样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你生活在那个年代,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5)学生交流,教师予以解释和否定。(预设:没有办法建成。) 【设计意图:本环节立足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呈现真实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基于解决生活问题进行科学探究,具有浓郁的生活色彩。】 2.认识虹桥,感知结构。 (1)借助《清明上河图》,学生认识虹桥。 ①课件出示史料。古代劳动人们,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用了一种很巧妙的方式,搭建了一种特殊的桥。 ②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 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把这座桥画在他的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中。 ③课件动画呈现虹桥。现在老师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让这幅画景物复活在我们眼前。然后点击桥的定格图片,通过观看你能说这座桥的样子吗? ④学生交流,描述一下这座桥。 ⑤你能猜测一下这座桥是什么什么建造的吗? (2)结合透视图,认认识虹结构。 ①为了让学同学们列清晰地观察到虹桥的结构,我们把桥的外部拆掉,通过透视图来观察一下,你会发现什么? ②介绍虹桥:出示动画和音频。出示音频和文字介绍:整座桥横跨汴水 16.5米两岸,跨径达 20米,却不用一钉一铆,完全利用木头自身的强度、摩擦力和直径的大小、所成的角度、水平的距离等巧妙搭接起来。它结构简单,却坚固异常,形似彩虹,又称虹桥。 【设计意图:借助文化作品和艺术作品来认识虹桥,辅以动画和视频介绍,引导学生认识虹桥的历史和结构特点,实现了跨学科的学习。】 3.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1)师启发:根据刚才对虹桥观察和了解,从科学的角度,你又能提出什么样的探究问题? (2)学生交流预设: ①这座完全是由木头建成的,是怎么建成的?) ②这座桥搭建主要运用什么技术?(教师评价:这位同学思维非常敏捷,他能从观察的现象中,立刻提出有价值的核心问题,具有很强的探究意识。) ③结构有什么特点?(这位同学能通过现象,马上想到它的本质,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