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12928298
9创造宣言导学案3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日期:2025-10-14
科目:语文
类型:学案
查看:89次
大小:1697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张
创造
,
宣言
,
导学案
,
2022-2023
,
学年
,
人教
9创造宣言 【学习目标】 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 2.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 4.领会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因果关系及自信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 2.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 【学法指导】 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预习检测】 一、基础知识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慧能,传了黄梅的教义。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可见无能也是借口。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白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 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罗丹说:“恶是枯干。”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1.作者反驳了哪几种错误观点? 2.文中划线的词语如何理解? 3.如何理解“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句话? 4.“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这是什么意思? 二、文本探究 (一)合作探究 A.学习第一部分 1.开头两段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第一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 3.“活人的雕塑和大理石的雕塑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这句话怎么理解? 4.作者是怎样明确“创造”的实质的?请结合第一部分作简要说明。 B.阅读第二部分 1.第6段列举“雷塞布”“平老静”等实例,有什么作用? 2.第9段中“我们岂能可以自暴自弃呀!———便一无贡献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 第二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C.学习3、4部分 1.东山樵夫的故事是怎样的?你觉得东山樵夫可爱吗?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这个人物还让你想到谁? 2.写东山樵夫的故事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3.最后一段引用罗丹的话有什么作用? 4.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哪些句子明显表明了作者的感情? (二)品味语言 分析文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排比 (1)“有人说……不能创造”五个段落。 (2)“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 (3)“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 (4)“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 (5)“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卷 中职教材解析与训练.语文基础模块(1970-01-01)
专项测试卷 中职教材解析与训练.语文基础模(1970-01-01)
高考模拟试卷 中职教材解析与训练.语文基础模块(1970-01-01)
第八单元 中职教材解析与训练.语文基础模块(1970-01-01)
第二单元 中职教材解析与训练.语文基础模块(1970-01-01)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