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山羊》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科认知】了解侗族大歌的音乐背景及特点;认识单倚音和复倚音,感受倚音在旋律中的美感,能轻巧、短促地唱好倚音;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并用和谐的声音表现合唱部分。 【德行育人】通过歌曲演唱,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在合唱体验中,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学会分享。 【审美育人】在合唱体验中,感受二声部高、低音部相互衬托的美。 【健康育人】通过规范唱歌的坐姿,在美的情境中体验科学发声,学会合理用嗓,增强肺活量,提升身体素质。 【实践育人】在综合表演中,学会用恰当的肢体语言表现音乐,感受侗族儿童山间放牧的童趣和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并用和谐的声音表现合唱部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特点 1.师:很久以前,有一群侗族年轻人在山上耕作,他们休息时围坐在一颗大树下乘凉他们欢歌笑语,逗乐了山上的百鸟和昆虫、引来了春风和泉水。自然万物也齐鸣欢唱,所有的声音汇聚在一起,成为侗族大歌。 2.播放《小山羊》,问: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第二遍听歌曲,问:你还能听到其他旋律吗? 4.小结:这就是侗族大歌的特点,有的唱声部,有的唱低声部,低声部又以持续长音来与高声部相衬,形成美妙的和声。 二、学唱歌曲,认识倚音 (一)学习低声部 1.师:来,让我们听听这优美的长音。(出示范唱录音) 2.加上唤羊、挥鞭的动作跟琴演唱低声部。 3.第三遍听歌曲,在低声部部分加入跟唱。 (二)学习第一乐段,认识倚音。 1.师有感情地范唱歌曲。 2.生用lu跟琴哼唱前十六小节。 3.生跟琴代歌词唱前十六小节,相机认识倚音。 (1)师示范有倚音和无倚音两种唱法,问:哪一种更好听? (2)出示课件,介绍倚音。 (3)找找这首曲子还有哪些地方出现了倚音?相机认识复倚音。 4.完整演唱前十六小节,注意倚音要唱得轻巧、短促。 (三)学习高声部 1.师:孩子们,侗族大歌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频繁的使用倚音,加上倚音,羊儿的叫声也更好听呢!(放高声部范唱) 2.生跟琴唱高声部,相机纠正倚音、三连音的唱法。 (四)二声部合唱 1.师:现在我们将高低声部合起来唱一唱。右边的孩子唱小羊部分,左边的孩子唱牧羊人的部分。小牧羊人,跟着伴奏,再来复习一下低声部吧!小羊们划拍心里默唱高声部。 2.尝试二声部合唱,强调:要学会找到自己声部的音。 3.运用柯尔文手势进行音程训练,分声部带入到合唱状态。 4.尝试第二次跟伴奏进行二声部的合唱,强调:要注意两个声部的合作,注重声音的和谐统一。(师示范两小节合唱交替) 5.用和谐的声音进行第三次二声部合唱。 (五)自学第二段歌词,完整演唱歌曲。 三、综合表演,感受意境 1.请一位牧羊人,四只小羊,上台进行即兴表演,要求:台上的同学一会听音乐,想画面,做恰当的动作,台下的同学仔细观察看看谁表演的最精彩。 2.师生评价,提出表演建议。 3.全班一起表演。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欣赏成人侗族大歌】“侗族大歌”是一种古老的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音乐。以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见长。2009年9月30日,贵州“侗族大歌”申遗成功,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小结 孩子们,侗家人把歌声作为自己的精神食粮,用来陶冶心灵和情操,陈老师希望我们音乐课也能给大家带来美的享受,你喜欢今天的音乐课吗?谢谢孩子们!再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