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艺考美术 之 透视学基础(二) 第二章 平行透视 1 . 平行透视的概念 2 . 平行透视的透视规律 3 . 平行透视———画面线法 4 . 平行透视———距点法 5 . 画面线法和距点法的实战练习 ● 学习重点: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了解平行透视的成像原理,掌握平行透视中的画面线法和距点法,并能利用两种画法绘制出简单的图形。 ● 学习难点:掌握平行透视的画面线法和距点法。 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绘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然后将在平面画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平行透视是透视学中的一部分。 在视中线与基面(地面)平行的投影中,空间物体(直线)与基面平行、对画面垂直时,形成的透视称为“平行透视”,也称“一点透视”。 假如我们研究的立方体有一个面与透明的画面平行,即与画面平行,立方体和画面所构成的透视关系,就是平行透视关系。(图2-1~图2-8) 第一节 平行透视的概念 第一节 平行透视的概念 图 2-1 一点透视的客厅速写 图 2-2 一点透视的别墅 图 2-3 一点透视的楼体 图 2-4 一点透视的街道 图 2-5 一点透视的小区 图 2-6 一点透视的公路 图 2-8 一点透视的房子 图 2-7 一点透视的速写 平行透视线段方向为垂直、水平、向心点。以正六面体为例,可形成以下两种透视规律。 第一,平行透视只有一个主方向消失点,即心点。 第二,正六面体的平行透视最少看见一个面,最多看见三个面。正六面体作图的线段有水平线、垂直线和消失线,三组边线的透视方向是:两组各四条边线与画面平行,不消失,有四条边线与画面垂直,这四条边线向主点消失。消失点在视平线上,凡是物体居于视平线上方的任何一点,都比人的眼睛高,反之比眼睛低。(图2-10、图2-11) 第二节 平行透视的透视规律 第二节 平行透视的透视规律 图 2-10 平行透视(1) 图 2-11 平行透视(2) 所谓画面线法,就是利用视线的水平投影确定点的透视的画法。 画面线法的画法是由轴测投影面的两个投影面结合而形成的透视图的基本画法,这一画法是先将轴测投影面的两个投影面拆开,然后将两个面上下对齐,摆在一个平面上,然后将非正视的一个面里的物体的各个端点连于视点,找出连线与拟定画面上的交点,然后过交点作垂直线落在基线(地平线)上,再通过心点与距点的透视连接规律,找出对应的交点,并连接作图的一种方法。(图2-12~图2-14) 这种画法基于对物体的俯视图已经在画面线上定准了,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画面线上的俯视图画出物体的立体透视效果。 第三节 平行透视———画面线法 第三节 平行透视———画面线法 图 2-14 一点透视的铁轨 图 2-13 平行线和一点透视(2) 图 2-12 平行线和一点透视(1 ) 一、平行透视———用画面线法画正方体 题:利用视点与心点画一平行透视的正方体,正方体边长为20。观察角度为半俯视,视高大于25。 作图:正方体边长=20,视高=30(大于25)。 平行透视的正方体有一个面在画面上(与画面平行)。 作图比例:1∶10=2 cm∶20 cm;1∶5=2 cm∶10 cm 第三节 平行透视———画面线法 步骤: 1. 画一条水平线为视平线(HL)。再画一条垂直线为视中线(EC),交视平线于O点为心点,再画一条水平线与视平线平行且距离为30的基线(BL)。 2. 在视平线上画一条长度大于正方体边长的水平线为画面线(PL)。 3. 在画面线上画正方形ABCD ,边长为20,然后延长DA、CB两条直线到基线(BL)上,交点为a2、b 2。过a2、b 2点向上找a1、b1点,且a1a2=AD,b1b2=BC。连接a1b1,完成正方形a1a2b2b1,这是正方体离我们距离最近的一个面。 4. 以心点(O)为圆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