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 海陆的变迁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有关大陆漂移与板块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由七大板块拼合而成 B.大陆漂移说是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C.地球的表面是由完整的岩石圈构成的 D.喜马拉雅山是由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形成 2.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正确的是() ①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由魏格纳创建的 ② 板块构造学说是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创立的 ③ 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六大板块 ④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并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 ⑤ 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A.① ② ③ B.② ③ ④ C.③ ④ ⑤ D.① ③ ⑤ 3.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家园,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B.地壳总是不断运动的,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 C.地壳像“七巧板”一样拼接而成,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 D.流水、风力、冰川等是影响地表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 4.下列关于“海底扩张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海底扩张说”是由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的 B.“海底扩张说”支持了“大陆漂移说” C.海底扩张理论认为,在大洋与大陆交接处形成一个地壳裂缝 D.海底扩张理论认为,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震、火山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表形态 B.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海洋可以变为陆地 C.地球大地坚固稳定,海陆轮廓亘古不变 D.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陆地可以变为海洋 6.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于1915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了“海底扩张说”。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A.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 B.宇宙的起源 C.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7.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 A.陆地上大量的水土流失 B.岩石圈板块的运动 C.火山和地震 D.全球气候的变化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有明显的矿物质晶体颗粒 ②地震和火山是地壳变动的证明 ③泥石流经常与山体滑坡和崩塌相伴发生 ④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澳大利亚属于澳洲板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永远在继续。下列对宇宙的认识与事实不符的是( ) A.地球的自转,使地球上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B.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相互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 D.霍金提出了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的设想 10.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是() A.印度洋板块 B.大西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北冰洋板块 二、填空题 1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学研究的成果支持了陆地断裂分离的观点,并形成了一种新的 学说。 1960-1962 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 (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海底扩张理论认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 ),那里热的 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 12.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 和 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13.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板地张裂区,常形成_____或_____,如_____和_____的形成。 (2)板地相碰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_____,如_____的形成。 (3)据测量,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现仍以每年0.33~1.27厘米的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