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艺考美术 之 透视学基础(八) 第八章 人物形体结构与运动规律 1 . 人体比例 2 . 人体形体结构的分解与组合 3 . 人体运动规律 4 . 人体透视 5 . 人体体型的差别 ● 学习重点: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了解人体的造型基础与结构比例,掌握人体的运动规律。 ● 学习难点:掌握人体运动规律。 人体是由各部分形体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结合构成的。要想正确地塑造人体,必须掌握比例的一般规律。这一规律也是作画者整体与局部辩证观念的体现。如果我们观察—下儿童画的画,就会明显地发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把人的头部画得比身子大几倍。为什么呢?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脸最重要,他们不知道通过对比来观察物体。一般来说,人们习惯以头长为标准,以头的长度来测量全身和各部分的关系,这是人体全身与各局部的量度比较。以画直立人体作业的过程为例,在确定人体中心线的动势和全身长度之后,运用比例规律,正确无误地找到人体各部分的位置。任何一个物体,都占有高、阔、深三度空间。人体也一样,除了高与阔形成一定的比例外,人体及各部分的深度也形成一定的比例,从而才能形成人体立体的比例概念,这里可取人体各部分的横断面来测定,这一观念的树立,可使人体的塑造具有体积感。 第一节 人体造型基———人体比例 一、头部比例 1.成人头部五官比例 人的五官位置和形态特征各有差异,前人概括的头部的基本比例,有“长三停,横五眼”的说法。正面看人物头部,从发际到眉线,从眉线到鼻底,从鼻底到颏底等距离的三段为三停。两只耳朵中间的距离为五只眼睛的长度。成人眼睛在头部的二分之一处,儿童和老人略在三分之一以下。(图8-1)两眼外至鼻尖形成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高度可观察面中部的形态特征和鼻子的长度,眼内可引一条垂线定鼻翼的位置。鼻尖与下颌底部的三分之一处为口裂。鼻翼与嘴角的连接,以及引出的垂线与眼睛的关系可确定嘴的宽度。两耳在眉与鼻尖的平行线内。这些普通化的头部比例只能作为绘画开始时的参考,最重要的是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正确区别不同的形态结构,才能体现所描绘对象的个性特征。 第一节 人体造型基———人体比例 2.头部骨骼和形态的年龄差别 头部形象取决于头骨的形状,初生儿的头骨骨块轻薄,囟门尚未愈合,顶骨隆起,额丘高而显著,脑颅部占头部五分之一,面部占六分之一。下颌骨枝与体成150°。成人头骨大而厚,脑颅部占头部的三分之二,下颌骨枝与体成110°~130°。老人头骨顶丘明显,牙齿脱落,面部占头骨的比例减少,占三分之一,下颌骨枝与体成140°。头骨生长的幅度表明,面部的增长比例较大,从六分之一变为三分之一,其中上颌骨的变化显著,因而儿童面部的主要特征之一是鼻根到嘴唇的距离短,如果作画时这部分画得长,就会有年龄大的感觉。成人头顶与额部平展,鼻子、人中的距离拉长,面部比例增大,面颊变方,骨点起伏显著。老人牙齿脱落,面部变短,下巴前伸,顶丘显著,头发变白稀少,眼角、额部及其他部位布满皱纹。 第一节 人体造型基———人体比例 第一节 人体造型基———人体比例 二、身体比例 1.人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 人从生命诞生到死亡,一般均经历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各个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身高和体积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除了由小变大,由矮变高,又由成熟变衰老外,人体的各个时期的体态和比例都是不同的。初生儿的体态特征是头大身小四肢短,但生长的速度很快,婴儿出生第一年身长约增加25 cm,第二年增加10 cm,以后增长速度逐渐减缓。到了少年期(12~14岁),男孩每年可长高7~8 cm,女孩每年可长高5~6 cm,这是人体发育出现的第二次高峰。进入青春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