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971212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小升初专项训练-小古文阅读(含答案)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94次 大小:12208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编版,语文,六年级,小升,专项,训练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小升初专项训练 小古文阅读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足跌没水中( )   众皆弃去( ) 2.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与群儿戏于庭( ) (2)众皆弃去( ) (3)光持石击瓮破之( ) 3.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足跌没水中。( ) A.没有  B.埋没   C.淹没 (2)光持石击瓮破之( ) A.代词,指群儿 B.代词,指瓮 C.代词,指石头 (3)众皆弃去。( ) A.离开 B.距离 C.除掉 4.下列停顿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群儿/戏于庭 B.一儿/登瓮 C.光持/石/击瓮/破之 D.足跌/没水中 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并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阅读《自相矛盾》回答问题。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6.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 C.吾矛之利(好处)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 7.“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8.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 9.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课外阅读。 曹冲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10.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欲知其轻重。_____ 使水及原痕。_____ 11.“欲知其轻重”中的“其”指的是_____。 1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置 象 于 船 上 刻 其 水 痕 所 至。 13.曹冲想出了什么好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阅读《义犬救主》,完成习题。 义犬救主 华隆好弋[1](yì)猎。畜(xù)一犬,号曰“的尾”,每将自随[2]。隆后[3]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犬遂咋[4]蛇死焉,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犬彷徨(páng huáng)嗥吠,往复路间。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隆闷绝[5]委地,载归家,二日乃苏。隆未苏之间,犬终不食。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摘自《太平广记》 注释: [1]弋:射。[2]将自随:带着它跟随自己。[3]后:后来,以后。 [4]咋:咬。[5]闷绝:窒息。 14.解释加点的字。 (1)华隆好弋猎 ( ) (2)犬遂咋蛇死焉( ) (3)二日乃苏( ) (4)隆闷绝委地 (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 16.“狗对主人的义气”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师旷①论学 晋平公②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日:“暮,何不炳烛③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④其君乎?” 师旷日:“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⑤乎?”21·cn·jy·com 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双眼失明,但音乐造诣极高。②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③炳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④戏:戏弄。⑤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 17.“暮”在文中出现两次,第一自然段中“暮”的意思是_____,第二自然段中“暮”的意思是_____。【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8.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9.这篇文章向我们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选出下列各项中描述正确的一项( ) A.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B.学如逆水行舟,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