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禅虫歌>>教案 教学目标: 在听、辩、唱等活动中进行探索和合作,感受和分辨声音的谐和与不谐和。 了解和学习循环呼吸的合唱方法。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能与同学合作生动地演唱《蝉虫歌》,体验侗族大歌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 合作演唱《蝉虫歌》。 教学难点: 变化拍子的感受和演唱。 教学设想: 创设开放、趣味式的音乐学习情境,以走进侗族山寨聆听大歌入手,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探究愿望,培养他们的审美体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让孩子们在美好的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学习音乐。 听、辩、唱结合。在“听一听、唱一唱”中听辩声音的协和与不协和,学习循环呼吸,以“6”构唱协和音程。在歌曲学习中聆听变化拍子。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教材、钢琴等。 教学过程: 导入 1、2/4,3/4拍的节奏练习。 2、导语:我国有多少种少数民族?(五十六种) 你认识图中的民族吗?(多媒体出示) 教师引入“侗族”及“侗族大歌”。 欣赏“侗族大歌片段”。(多媒体播放) 设计意图:创设意境,让孩子认识侗族及侗族大歌,激发学习兴趣。 听一听、唱一唱 学习循环换气。 教师弹奏1 6 ,6 ,学生模唱“咕噜”,“噜”(保持长音),模仿山谷流水声,体会流水淙淙、涓涓不息的感觉,指导学生自由轮流换气,练习循环呼吸。 趣味听辩、模唱音程。 教师在低音6上弹奏小三、纯四、纯五度音程。 2 3 6 6 6 教师在学生唱出的持续低音6上构唱音程。分别唱1、2、3三个音。(学生分两声部唱音程) 1 -- 2 -- 3 -- 6 -- 6 -- 6 -- 教师弹奏二度音程,请学生听辩,引导学生想象是山间石头偶然砸入水中的不协和音。 设计意图:音程听辩与模唱音程练习,可以为《蝉虫歌》的合唱部分做铺垫。 学习歌曲《蝉虫歌》 感受歌曲。 师引入:侗族山寨的流水、虫鸣都是歌声,走入山寨,(1)听听年轻人模仿山寨歌王蝉虫的歌声,聆听《蝉虫歌》。 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再次聆听歌曲范唱,随乐律动,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学唱歌曲第一声部。 教师范唱。(要求:找到节拍变化的地方) 再次聆听,感受三拍子和二拍子的变化。 用“噜”唱三拍子,“咕噜”唱二拍子。 视唱歌谱(拍子变换部分) 聆听范唱。(要求:找到装饰音--前倚音) 随歌曲轻声哼唱,着重哼唱前倚音出现的部分。 教师再次范唱,学生默唱,找找还跟不上的乐句。 教师弹琴解决困难乐句。 生随琴完整唱歌词。 设计意图:通过听、唱,由浅入深,突破节拍变化这个难点。 学习第二声部 教师范唱。(简化二声部,只唱每小结的第一个音) 学生视唱歌谱。 竖笛练习吹奏二声部旋律。(根据学生情况,或只吹低音6) 师检查竖笛吹奏情况。 两声部合作 一声部唱词,二声部竖笛吹奏。 个别学生和老师唱一声部,其余学生竖笛吹奏二声部。 小结 今天,我们演唱的《蝉虫歌》,其实是就是一首侗族大歌,侗语称为“嘎吉哟”意为“声音歌”、“蝉之歌”。它模拟蝉叫、虫鸣、流水声,表现自然景物和侗家人的生活情趣。 拓展 欣赏“侗族大歌”片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