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973855

8 喜看稻菽千重浪 课件(共20张PPT) 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

日期:2025-10-13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15974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高教,服务,模块,职业,语文,中职
  • cover
(课件网) 喜看稻菽千重浪(上)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 获得者袁隆平 他是杂交水稻之父,他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是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就是袁隆平。今天,我们将赏读作家沈英甲的这篇人物通讯(《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认识这位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卓越贡献的科学家。 人物通讯的重点就是通过对先进人物事迹的报道表现人物的崇高思想。本节课我们的重点是在梳理概括袁隆平先进事迹的基础上,探究并学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思想品质。 重点之二是研读这篇通讯刻画人物的方法(人物行动、语言,矛盾冲突、细节描写)。而其中作者选择细节的方法,值得我们好好品味学习。 人物通讯作为实用类文体的一种,是阅读考试中必须掌握的考点,今天我们将从其文体特点入手,学习怎么阅读鉴赏人物通讯。 重点研读 多角度刻画人物 人物行动 人物语言 矛盾冲突 细节描写 1 通过描写人物的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 一个人的性格不仅表现在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做。 恩格斯 1 通过描写人物的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 1992年6月18日,《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刊登了袁隆平的来信。 信中,袁隆平用平和的语气、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最近社会上流传杂交稻米质太差,有人贬杂交稻为“三不稻”,说什么“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果真是这样吗?我想用事实来回答:……杂交稻比一般水稻每亩增产100千克左右。1976年———1991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19亿多亩,增产粮食近2000亿千克”“年种植面积都超过1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500千克左右”,“杂交稻则占双季晚稻和中稻面积的80%左右,产量占90%以上因此,说杂交稻属劣质米与事实不符。 2 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 2 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 在一次电视台举办的活动上,主持人问作为特邀嘉宾参加活动的袁隆平是不是也做梦,梦见过什么。他高兴地回答:他曾经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扫帚那么大。 3 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形象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 3 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形象 “对遗传学的无知”的舆论压力 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国科学家失败的事实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 袁隆平 4 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选择什么样的 细节 1936年斯诺《西行漫记》: 一边和周恩来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 4 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具有典型意义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很多人都发现,无论开会、作报告,他经常把右脚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顶住肝部。他棉袄上的第二和第三个扣子是不扣的,左手经常揣在怀里。人们留心观察,原来他越来越多地用左手按着时时作痛的肝部,或者用一根硬东西顶在右边的椅靠上。日子久了,他办公坐的藤椅上,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 4 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揭示、呼应主题 《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 母女俩说到天蒙蒙亮,才渐渐睡着,这时门外又响起了李月华亲切的声音:“大娘,孩子好了吗?”蒋大娘赶忙开门,只见外面雪花还在飘着,李月华深夜前来的两行脚印还没盖满,一条新的脚印又通到她家门前…… 4 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有感染力 4 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4 通过细节描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