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973857

8 喜看稻菽千重浪 课件(共22张PPT) 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

日期:2025-10-13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15247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高教,服务,模块,职业,语文,中职
  • cover
(课件网) 《喜看稻菽千重浪》 沈英甲 学习目标 1.学习通讯对人物的细节描写。 2.体会并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 3.准确把握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 导入教学 有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他梦想“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籽粒像花生那么大,我和我的助手高兴地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这位老人被誉为“当代神农氏”,他研制的籼型杂交水稻让中国以世界上7%的耕地承担起养活世界上22%的人口的重任。他就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让我们一起走进“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自主学习检测 1.说作者 2.袁隆平简介 3.写作背景 知文常 人物通讯是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一般有一个或几个中心人物。如果是报道群体形象的,也往往突出几个比较典型的人物。 人物通讯分类: 有系统报道某个人物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也有表现人物的片断事迹的人物素描、人物特写、通讯小故事。 知文常 人物通讯常见的写法有: 1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 2.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等表现人物活生生的性格特征; 3.通过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音正形准 稻菽(shū) 饥馑(jǐn) 田埂(gěng) 麦穗(suì) 一蔸(dōu) 蕊(ruǐ) 籼(xiān)稻 粳(jīng)米 分蘖(niè) 撒(sǎ)播 笼罩(zhào) 自主预习检测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力排众议 刻骨铭心 在所不惜 鹤立鸡群 义无反顾 亦步亦趋 无与伦比 自给自足 相关知识 籼:早熟而无粘性的稻子。 强优势杂交水稻:我国科技工作者袁隆平、李必湖、张先程等人培育而成。以其根系发达,分蘖性强,茎秆粗壮,穗大粒多,米质优良,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的优点,经过几年的试种和推广,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杂交水稻是我国农业方面的一项重大发明,它突破了“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杂交没有优势”的观点,找到了新的杂交方法,为大幅度提高水稻主量开辟了新的途径,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相关知识 杂种优势:就是把两个遗传基础不同的品种或类型,一个作母本,一个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所产生的第一代杂种,在生长势、适应性等方面胜过母本和父本,这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现象,称为杂种优势。 水稻的三系:雄性不育系、 雄性不育保持系、 雄性不育恢复系 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高度评价了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 解题 标题引用了谁的诗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引用了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到韶山》中的诗句“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 文本分析 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 (1)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工作态度、方法 (2)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学术精神、品格 (3)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道德操守、准则 (4)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个人理想、志向 文本分析 作者用什么样的结构和手法将这些具体、典型事例贯穿起来的? 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是导语中:“这位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的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 接着作者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 第一节 是什么事促使袁隆平决心从事水稻研究的? 明确:当时农民的贫穷是袁隆平决心从事杂交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