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975802

【考点梳理 生物总复习 】73第34讲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与发酵工程

日期:2024-06-1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6次 大小:10705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发酵,应用,技术,传统,考点,复习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4讲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与发酵工程 [课程导学] 内容要求 3.2.1.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某些食品是运用传统发酵技术生产的。3.2.2.阐明发酵工程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及微生物的特定功能,工业化生产人类所需产品。 与旧教材对比 增:①科技探索之路;②发酵工程的发展历程;③发酵工程及其应用。改:①腐乳制作内容精减;②亚硝酸盐含量的鉴定放入课后习题。 考点一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1.发酵与传统发酵技术 (1)发酵:人们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 (2)实例:腐乳制作 ①参与的微生物:毛霉、酵母、曲霉等。 ②原理:豆腐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 (3)传统发酵技术 ①概念:直接利用原材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或利用前一次发酵保存下来的面团、卤汁等发酵物中的微生物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技术。 ②形式:以混合菌种的固体发酵及半固体发酵为主,通常是家庭式或作坊式的。 ③产物:酒、腐乳、酱油、醋、泡菜、豆豉等。 2.制作泡菜 (1)作用菌类:植物体表面天然的乳酸菌。 (2)原理: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C6H12O62C3H6O3(乳酸)+能量]。 (3)方法步骤  营造“无氧环境”的3项措施 ①选择的泡菜坛密封性要好。 ②加入蔬菜后要注入煮沸冷却的盐水,使盐水没过全部菜料。 ③盖上坛盖后要在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 3.果酒、果醋制作 (1)原理 (2)方法步骤  果酒、果醋制作时防止杂菌污染的4项措施 ①榨汁机要洗净并晾干,发酵瓶要清洗干净,并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 ②清洗葡萄时要先冲洗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③装入葡萄汁后要封闭发酵装置的充气口。 ④发酵瓶的排气管用曲颈管而不用直管。若用简易的发酵装置,每隔一定时间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 (1)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乙酸。(  ) (2)酵母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高于果醋发酵温度。(  ) (3)在果酒发酵后期拧松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  ) (4)在家庭中用新鲜葡萄制作果酒时,需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  ) (5)泡菜制作的菌种主要是醋酸菌。(  ) (6)制作泡菜时,盐水煮沸后可以立即使用。(  ) (7)泡菜发酵过程中泡菜坛沿要注满水有利于泡菜的无氧发酵。(  ) 答案:(1)× (2)× (3)√ (4)√ (5)× (6)× (7)√ 1.(选择性必修3 P6~7文字改编)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30 ℃?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_____。 提示:温度是酵母菌、醋酸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酿酒酵母的最适生长温度约为28 ℃,因此果酒发酵时需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多数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因此制作果醋时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 2.(选择性必修3 P8拓展应用T2改编)随泡菜的发酵时间的延长,亚硝酸盐的含量就会降低。是不是泡菜的发酵时间越长,越适合食用?_____。 提示:不是,发酵时间过长会产生其他有害物质,同时乳酸含量过多,口味不佳 1.易错易混的四种传统发酵产品的菌种与原理 食品 菌种 呼吸类型 原理 温度 果酒 酵母菌 兼性厌氧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18~30℃ 果醋 醋酸菌 需氧 糖(乙醇)→乙酸 30~35℃ 腐乳 毛霉等 需氧 蛋白酶、脂肪酶分别水解蛋白质、脂肪 — 泡菜 乳酸菌 厌氧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室温 2.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的变化情况分析 项目时期  乳酸菌 乳酸 亚硝酸盐 发酵初期 少(有氧气,乳酸菌活动受到抑制) 少 增加(硝酸盐还原菌作用) 发酵中期 最多(乳酸增多,抑制其他菌活动) 积累增多,pH下降 下降(硝酸盐还原菌受抑制,部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