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00806

【赢在课堂】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之外国小说欣赏【过关检测】+【综合测试】(3份)

日期:2024-04-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1次 大小:1023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欣赏,3份,测试,综合,检测,过关
    单元过关检测一(1~4单元)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踯躅(zhí zhú)     关卡(qiǎ) 编纂(zuǎn) 拐弯抹角(mǒ) B.鸟窠(kē) 赝品(yàn) 挑剔(tì) 哄堂大笑(hōng) C.桅杆(wéi) 创口(chuāng) 媲美(pì) 病入膏肓(huāng) D.龌龊(wò chuò) 着眼(zháo) 岸埠(bù) 量入为出(liáng) 解析:A项,“抹”应读“mò”;B项,“剔”应读“tī”;D项,“着”应读“zhuó”,“量”应读“liàng”。 答案:C 2.(2012·江西高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 B.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C.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婚丧嫁娶,对普通人家来说都不是小事,对皇家而言,就更是不同凡响了。 D.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 解析:A项,“如数家珍”意为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此词意思的关键是自己的东西,题中讲的是“较大地震灾害”,使用对象错误。B项,“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C项,“不同凡响”比喻事物不平凡,多指文艺作品。题中用来形容“婚丧嫁娶”的地位,使用对象错误。D项,“茹毛饮血”是指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多指未开化状态。题中用来形容历史上的“残酷故事”,使用对象错误。 答案:B 3.(2011·湖南高考)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感动中国”将镜头对准生动的现实生活,聚焦于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解读了平凡中的伟大。 B.微博一经推出,就以其强大的即时通信功能,受到了广大网民的追捧,它正有力地介入我们的社会生活。 C.新生代农民工除了关注工资待遇外,对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条件也越发重视,那些环境恶劣、保障缺失的企业,他们将说“不”。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我国广大有志青年提供了创造精彩人生的广阔舞台。 解析:C项,成分残缺,造成陈述对象的不一致。“那些环境恶劣、保障缺失的企业”前面缺了一个介词“对”,因为句子的本意要表达的陈述对象是“新生代农民工”。 答案:C 4.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读书,是智慧的行为。 ②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霁读到朝暾甫上。 ③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叹人生苍凉,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 ④在春秋默默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彻骨,时而微风拂面,一波三折,百转千回。 ⑤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好的习惯。 A.①③②④⑤ B.⑤①②③④ C.②④③⑤① D.①⑤②④③ 解析:“读书”是全段的中心话题。①⑤句是一种因果关系,因为读书是一种智慧的行为,所以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好的习惯。故先①后⑤;②④句阐述第⑤句,从读书的内容谈到读书的感受,故先②后④。第③句“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总结全段。 答案:D 二、阅读理解(3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16分) 看 望 [德国]海·格兰特 上午最后一节课刚开始,有人从外头喊:“培德·莱默斯,你妈妈来看你来了!收拾一下东西,今天别上课了。” 妈妈来了!培德全身的血往上涌,耳根都红了。他把数学本子收到一块儿,然后磕磕绊绊地离开了教室。 她在接待室里,坐在最前排的一把椅子上。满脸皱纹、瘦瘦小小的妈妈穿着一件旧式大衣,灰色的头发上是一条黑头巾。身边是那只古老的笨重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现在只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