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02727

叩击名校:七年级上册科学竞赛经典试题训练之九:物态变化

日期:2024-05-01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8次 大小:2970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叩击,名校,七年级,上册,科学,竞赛
    警告:本系列作品的版权归21世纪教育网和编者(利剑科学)所有,谢绝一切形式的转载!如果资料中有问题,你可以联系编者(利剑科学)的QQ:2716237634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提高! 物态变化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B  解析: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是凝固,选项B正确。 2.B  解析:在寒冷的冬天,长跑运动员在跑步时,不断从口中呼出“白气”, “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小水滴;在严寒的冬夜,房间玻璃窗的内表面常有小冰花出现,这些小冰花是房间内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在炎热的夏天,可看到棒冰周围冒出“白气”, “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在炎热的夏天,自来水管的表面常有水珠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所描述的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的是选项B。 3.B  解析:热力学温标中的1K等于摄氏温标中的1℃ 4.A  解析:解析:给甲容器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甲容器内的水先达到沸点沸腾,而后甲容器上方气压增大,甲容器内的水沸点升高(超过100℃),甲容器内的水不沸腾,而乙试管内的水温度超过沸点(100℃),开始沸腾,所以选项A正确。 5.D  解析:多油的菜汤不易冷却的原因是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选项D正确。 6.C  解析:用空气来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先下降到-78.5℃,首先达到二氧化碳的液化点,所以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二氧化碳。 7.B  解析:由于沙子(或粗盐)成碎粒,使花生或栗子受热均匀且避免与锅底直接接触时间过长,选项B正确。 8.B  解析:(1)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O℃,因此温度低于或者等于1064.6℃时,铱一定处于固态,而黄金可能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三种状态,因此不能进行区分;(2)温度都等于或高于2443.O℃时,黄金处于液态,铱可能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三种状态,因此不能进行区分.(3)当温度高于1064.6℃而低于2443.0℃时,黄金全部处于液态,铱处于固态,因此这个温度范围内如果有铱颗粒,说明黄金制品中掺入铱颗粒 9.B  解析:雾是大量的小水滴或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形成的,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颗粒形成的,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选项B正确。 10.D  解析: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酒精受热就会汽化形成酒精蒸汽,将塑料袋鼓起来;装有酒精蒸汽的塑料袋从热水中拿出来,酒精蒸汽就会液化形成液态的酒精,袋子就又瘪了.故选D. 11.D  解析: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过程是凝华,选项AB错误;小冰粒在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过程是熔化,选项C错误D正确。 12.A  解析:冰是晶体,0℃是它的熔点,在0℃时,冰有三种存在的可能:(1)刚达到熔点尚未熔化,全部是冰;(2)已经开始熔化,但是没有完全熔化,此时为冰水混合物;(3)全部熔化,温度未曾升高,全部是水. 13.D  解析:水沸腾是虽然继续吸热但保持温度不变,故使用急火、慢火所用时间一样,但小明用强火煮浪费了燃料.故选D. 14.D  解析:夹层中的水沸腾,温度保持在100℃不变,使胶的温度不会超过100℃,从而使胶不会被熬焦而失去粘性,选项D正确。 15.A  解析:往冰上撒盐,使冰中参入杂质,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熔化;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在底部形成霜.故选A 16.B  解析: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物体温度下降,低于20℃.随着酒精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相同时,不再上升.即温度计的示数会从20℃下降,然后又上升到20℃.故B合题意. 17.C  解析:A、只有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才是0℃,水的沸点才是10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