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 连通器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连通器; (2)了解连通器的原理,知道其应用; (3)了解船闸的原理,知道船闸的工作情况。 2. 过程与方法: (1) 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让学生经历从感 性到理性思维的飞跃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通过对三峡工程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1)连通器原理 (2)应用连通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利用知识解释各容器液面相平的原因.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三峡大坝拦腰截断了长江,下游的船只能驶到上游,它们是怎样“翻越”大坝的呢? (二)讲授新课 1. 连通器 【观察】让学生观察茶壶的结构特点 总结:象茶壶这样的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过渡】介绍实验室中的连通器。介绍u形管 生活中还有那些容器是连通器? 学生回答 它的特点是组成连通器的各个容器长短、粗细、形状各不相同. 【思考】若在这个连通器中倒入水,当水静止时,各容器中的液面会有什么特点呢? 2. 连通器的原理 【演示实验】将水倒入连通器中。 改变各容器的位置高低,液面将发生怎么的变化呢? 如果将水换成酒精,容器中的液面是否还是相平呢? 【总结】不论连通器的各容器的形状如何,也不论是倒入何种液体,当液体静止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是相平的。 为什么连通器中个各液面是相平的呢?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设想U形管最底部有一个液片 因为液体静止,所以液片处于静止状态,则液片两侧所受压力相等F向左=F向左 又因为液片两侧的面积相同根据p=F/S可得液片两侧所受压强相同.有p=ρgh可得,当ρ一定时,p相同则两管液面高度相等,即两管液面相平。 【思考】如果在连通器中倒入两种不同的液体液面还相平? 生:液体密度小的那个容器 液面高. 3. 连通器原理的应用 介绍连通器原理应用:茶壶、酒具、锅炉水位计、回水管、牲畜自动喂水器、过路涵洞、水塔、船闸。 小实验:教室的一面墙上有一条水平线,如何在另一面墙上找到与它等高的水平线? 4.讲述船闸: (1)首先讲述船闸就是一个巨大的连通器,根据连通器的特点,船只在修筑了大坝的江河中航行,必须修建船闸。 (2)然后介绍我国三峡工程中的葛州坝的二号船闸。 (3)出示船闸活动挂图,讲述船闸的简单结构和船只从上游经船闸航行到下游的过程(讲述时,请同学看清“闸门”和“阀门”的位置和它们的开闭情况,明确船闸就是一个巨大的连通器)。 (三)重难点精讲 用“假想液片”法分析连通器中液体静止液面总相平方法 (四)归纳小结 1、在本节课中都有哪些收获 2、本节课不仅仅要了解连通器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 连通器 1、连通器: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 2、连通器原理:如果连通器中只装一种液体,那么液体静止时, 各容器中液面总保持相平。 3、连通器原理的应用:茶壶、酒具、锅炉水位计、回水管、牲畜自动喂水器、过路涵洞、水塔、船闸。 七、作业布置 同步练习册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首位,让学生猜想、观察、思考、分析,层层深入,逐步得出结论. 本节课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