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041891

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 优质课件(3课时,72张PPT)

日期:2024-06-2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2959260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优质,课件
  • cover
(课件网) 17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天门山 写 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25岁的李白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家乡四川,他乘船顺着长江东下,被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所震撼,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作———《望天门山》。 了解诗题 望天门山 干什么 地点 谁 看 长江上 李白 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读熟诗文 望天门山 [唐] 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读第一句,这句诗里,写到了两个景,分别是什么?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天门山 长江 篆文 楷书 断 (长形的东西)分成两段或几段。 猜一猜什么字。 左边部分先写“米”再写竖折,“米”的捺变为点。右边部分“斤”的竖撇要穿插到左边部分的下面,竖要垂直,保持整个字的稳定。 结合插图,诗句中的“断”字仿佛让你看到了什么?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用自己的话说说句意,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浩荡的江水把天门山从中劈开,汹涌的江水就像万马奔腾一样。 读第二句,这句中的哪个字也向我们展示了独特的意境呢?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读到这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 这一句主要写什么?借水又衬托什么?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滔滔碧水在李白看来,尽管能够将大山冲开,但是它却不得不在天门山脚下放慢了脚步,被迫回旋,在山脚下发出了震天的响声,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自由诵读,圈画景物。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小组讨论:天门山会动吗?改成“两岸青山相对立,孤帆一片日边来”是不是更好?作者用“出”对吗? 联系生活经验,你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看到原本静立的事物会“出”? 诗人感觉自己不是乘着帆船而来,而 是驾着云朵从天边而来,在这无比壮观的自然景象面前,诗人全然不觉得自己渺小,而是跟它们相提并论了。 想象“日边来”的画面。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被后人誉为“诗仙”。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声音高昂,读出激动 小结学法 读 读准,读通 看 想 说 插图,注释 词意,句意 诗意, 作者情感 书写生字 上边的“林”要写得扁些,捺变为点。下边部分要舒展,横钩在横中线上,捺是主笔,要写得平缓舒展。 首笔横居上居中,第二笔的折角在横中线上。“土”的竖笔写在竖中线上,末笔横长而平,两端超出上部。 左窄右宽,“瓜”的横撇和竖撇要舒展,捺要写得直立。 “巾”第三笔竖长且直;右部横折弯钩不宜过大。 默写古诗《望天门山》。 结构梳理 17 古诗三首 天门 断 楚江 开 青山 出 孤帆 来 望天门山 雄伟秀丽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第二课时 回顾旧知 背诵《望天门山》,并回忆学法。 读 读准,读通 看 想 说 插图,注释 词意,句意 诗意, 作者情感 题目告诉我们这两首诗写了祖国哪里的河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洞庭 西湖 洞庭湖 饮湖上初晴后雨 喝酒 天气变化 写 作背景 熙宁四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离京,任杭州通判。春日的一天,在杭州宦游的苏轼和朋友们游赏西湖,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苏轼被西湖美景陶醉,写下《饮湖上初晴后雨》。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作 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