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匠童心…毕加索》教学设计 【授课课题】《巨匠童心一-毕加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毕加索的生平,认识毕加索的绘画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欣赏各个时期的作品,了解他的艺术主张,并感受其作品中的 童心与童趣。 3.情感与价值目标:培养学生视觉审美能力,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通过毕加索一 生绘画风格的变化,认识事物“简一繁…简”的发展规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毕加索的生平,绘画风格。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毕加索绘画风格,了解他的艺术主张,并感受其作品中的童心 与童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岀示作品。提问:同学们,我们先来看几幅画,什么感觉?你觉得是什么人画的? (生:……) 我们来揭晓答案。这一幅是世界艺术大师毕加索的的作品。原来毕加索和孩子们一样 充满童心和童趣。毕加索为什么和孩子们画的这么相似呢?这节课就跟着老师走近毕加索, 了解毕加索,感受这位艺术巨匠的的一颗童心。(板书:巨匠童心) 二、 新授 1、 了解毕加索 出示毕加索的作品,通过分析毕加索的作品,引导出毕加索的生平以及人们对毕加索的 评价。 出示毕加索照片及自画像。提问:人们常说岁月的洗礼会在脸上留下痕迹,在毕加索的 自画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大胆的说出来。(生:……) 他的自画像风格变的越来越抽象。难道说这位世界艺术大师越来越不会画画吗? 2、 毕加索的童年青年时期 这是毕加索8岁的作品,8岁的孩子就准确的抓住了人物的动态,以及所表现的场景, 由此可以看出毕加索确实是一位绘画天才。 之后,在他14岁、15岁的作品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他过人的才华。正如他所说:“我 少年时候己经画得跟拉斐尔大师一样好,但我花了一辈子的时间去寻找怎样像个孩子一样画 得真实。” 循着毕加索走过的路,我们来探寻他的变化之路。 3、 早期风格(1900-1910年): 蓝色时期: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忧伤)1900-1903年,毕加索居住在巴黎的“洗 衣坊”,这是一个贫民区。这时的毕加索落魄又贫穷,我们可以从画面中能感受到他的忧伤。 粉色时期:之后,毕加索的画风转变成粉色和红色,在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气氛? 毕加索遇到了爱情,画风也转向了幸福的温情,洋溢着喜悦。 岀示《拿着烟斗的男孩》。值得一提的是这幅作品,从贫困潦倒的蓝色时期过渡到粉色 时期,毕加索创作了《拿着烟斗的男孩》,这是毕加索的经典之作,它让毕加索摆脱了贫穷, 当时一位富有的商人以300法郎的价格购买了他,300法郎相当于现在50万人民币,能解 决他生活上的很多困难。 非洲时期:1906年,毕加索从非洲面具中得到启发,此时的作品人物健硕而深沉。这 个时期我们称他们为非洲时期。毕加索一直在探索。 4、 解析立体主义 这是毕加索1910年为他的画商朋友瓦拉尔先生画的一幅肖像画。提问:画像中最大的 特点是什么?(生:……) 对,《瓦拉尔肖像》,虽然表现手法抽象,我们仍然找到人物的特点。当时这幅画展岀时 有个孩子看到这幅作品,竟高声欢呼:“看哪,瓦拉尔先生在里面。” 对,毕加索眼中的世界和别人不同,是个立体派空间,他在探索他的立体主义,把所表现的 事物分解或概括成一块块几何形体,然后把各个角度的事物表现在画面上。 学生活动:让学生在白板上拼摆自行车的正面和侧面结构图,更好的理解立体主义的概 念。 5、 感受童趣 毕加索带着孩子般的眼睛去观察世界,表现世界。岀示正面和侧面的头像,拼一拼人物 正面和侧面的立体主义作品。 引导学生赏析作品:岀示《坐着的玛丽》。学生欣赏图片分组讨论:画面中五官、色彩、 造型是怎样的?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生:……) 拼摆练习:毕加索立体主义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复杂的事物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