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05472

游恒山记导学案

日期:2025-10-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3次 大小:158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游恒山,记导,学案
  • cover
灵官镇中学导学案《游恒山记》 时间:2013年9月 制作人:邓谋臣 审核人: 教师寄语: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与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记游顺序,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游记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体会本文条理分明的游记特点。 3、学习作者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 【学习重点】 1.文章是按游踪的顺序组织材料的,移步换景是写作上的突出特色。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根据作者的游踪把握文章的材料。 2.文章中的方位词语使用得准确恰当,在教学中应该引起注意。 【资料链接】 我们学过了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和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两篇游记,它们的内容是描述祖国的壮丽山河,但更主要的是借助景物抒发作者当时的心情。有这样一部著作,它既是我国一部地理学名著,也是一部名符其实的古代文学游记。它凝聚了作者三十多年的旅游勘察汗水。这部著作就是《徐霞客游记》,这部著作被誉为千古奇人的千古奇书。清代钱谦益称它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徐霞客(1587~1641 年)名弘祖,字振之。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 生活于明末官僚政治极其腐败、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他少年好学,喜读奇书,博览古今史籍、图经地志,为人清廉刚正。二十二岁起毅然抛开功名利禄,弃科举业,受母鼓励,不避风餐露宿之苦,不怕葬身丘壑之险,遍游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山水,考察自然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动物、风俗习惯、经济状况等,前后三十余年,以在祖国壮丽的山川中寻幽览胜为毕生乐事,他游遍中国的名山大川,同时还以日记的形式,把各地的地质、水源、物产、民情及山川景胜都一 一详记下来。三次遇盗,四次断粮,而志不变,气不馁,写游记不辍。崇祯十三年(1640 年)病倒于云南丽江,被人护送回乡。次年卒于江阴。一生钟情神州山水,探析天地奥秘,游迹遍及今天的 19 个省、市、自治区,留下了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为明代地理学的重要著作。游记内有 16 卷 60 余万字,包涵了地质、地貌、河道、文化、历史、民俗等内容。这部书不但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誉为“千古奇书”。 第一课时 一.练习反馈 1、为加点字注音: 风翳净尽( ) 无攀跻劳( ) 虬松( ) 萦 回( ) 杰坊( ) 宫廨( ) 浅阜( ) 朔方( ) 庑门( ) 穹碑( ) 间道( ) 攀蹑( ) 槎枒( ) ( ) 连袂( ) 不啻 ( ) 二.自学交流 1.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2. 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并解释其意思: _____杖登岳: 又一里,则土石皆_____: 台中_____群仙,环列无隙: 第二课时 自由朗读 二、分析文章。 1.再次阅读课文,划出作者登山所经过的地方,并绘制作者登山示意图。 2.举行“跟着徐霞客游恒山”活动,请你担任导游,用简洁的文字向你的游客介绍旅游的大致路线、沿途的景点及景物概况。(各小组推举代表进行讲解,其他组同学补充、点评) 3.划出文中标明里程的句子,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4.划出课文中写徐霞客登顶经过的文字,体会其所拥有的精神。 5.第二段,作者写上山登顶的经过。在这个过程中,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 6.细读文章第三段,说出作者的观察角度,写景顺序,作者在山顶上看见了哪些景物。 三、本文主旨 _____ 四、教学反思 _____ 灵官镇中学导学案《游恒山记》 时间:2013年9月 制作人:邓谋臣 审核人: 教师寄语: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与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记游顺序,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游记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体会本文条理分明的游记特点。 3、学习作者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 【学习重点】 1.文章是按游踪的顺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