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067456

9. 说“木叶”—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五同步课时训练(含答案)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2次 大小:3860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答案,训练,课时,同步,必修,人教
  • cover
9.1 说“木叶”— 同步课时训练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书名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杜甫《登高》一诗中大家都熟悉的名句,而这里的“落木”无疑正是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发展来的。 B.以“弘扬传统戏曲文化”为主题的《梅兰芳金奖大赛》,已连续举办两年,分别进行了旦角组和生角组的评选。 C.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 D.“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这动人的诗句、鲜明的形象,影响着此后的历代诗人们。 2.填入横线上的内容,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今年清明刚过,这好雨就来了。_____。一群孩子还在这霏霏细雨中玩着篮球,他们似乎并没发觉;即使发觉了,恐怕也会是“斜风细雨不须归”吧。 ①你再看看地面吧!一点点颜色变浓,而后渐渐有了小水泊,那若蜻蜓点水的纹圈不就是春雨的杰作吗 ②杜甫在《春夜喜雨》里说春雨“润物细无声”,今年这雨除了无声,还隐匿了行迹。 ③你看看黝黑的门洞吧!那细若蛛丝的不就是春雨吗 ④你再看看笼于烟雨蒙蒙中的远山吧,那不是披了轻纱的少女的胴体吗 ⑤行于这雨中,你只觉得天潮潮、地湿湿,脸颊莫名凉爽,而你却发觉不了它。 A.⑤③④①② B.③①④②⑤ C.②⑤③①④ D.⑤②③④①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 A.不但“木”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 B.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潜在的更为普遍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 C.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是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零之意。 D.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地发挥创造性,难道不怕死心眼的人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吗 而我们的诗人杜甫,却宁可冒这危险,创造出那千古流传的鲜明形象。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说服不同于说理,说理注重的是过程,①_____,只要能获得期待的结果,过程和手段在所不计。好的说理要求真实、逻辑合理、论据可靠。然而,②_____,也不一定能起到说服的效果。如果你跟对方说的理与他的利益不符(或者③_____),再好的说理也对他无法产生实际影响。相比之下,说服指的是一种实际受影响的行为。非真实、逻辑谬误、论据不可靠的宣传或误导,也可以产生这样的说服效果———依从”。 5.在我国诗歌中,有些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例如课文中的“木叶”);而有些意象,则在不同的语境里表达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下面诗词中“梅”的意象,表达的感情就不尽一致,请辨析。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