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歌》教学设计 课型:以唱歌教学为主的综合课 教材:义务教育苏教版《音乐》五年级第一学期第7单元 教学内容:1、学唱《学习歌》 2、能设计声势和律动为歌曲增添色彩 教材分析: 1、作品分析:《学习歌》这是一首曾获2010年中央电视台全国儿童歌曲大奖赛铜奖的歌曲,是新时代孩子们喜欢的歌曲。歌曲赞美了家庭中融洽的关系和中华民族的勤学精神。父母长辈朴素的语言、自身的品行循循善诱地让孩子理解中华民族“活到老学到老”的传统美德。歌曲大调式两段体歌曲,作品歌词亲切生动,数板的加入又饶有儿歌童谣的情趣。曲调活泼天真,曲式浅显,有如孩童般的话语开头重复出现,贴近孩子们的生活,亲切平实。节奏欢快,念唱结合,易学易唱,深受儿童们的欢迎和喜爱。 2、育人立志:勉励学生继承重视终身学习的传统以及尊重师长的优秀品质。 在学习中,了解民族文化,知道童谣的意义,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设计思路:(学情分析)1五年级的已经具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且歌唱能力较好,思维活跃乐于表演,所以在这一课中,通过设计模唱,律动,模仿演奏探究合作等方法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愿望和热情,同时也培养学生愿意与人合作交流的集体意识和协作协调能力。2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感受童谣和民谣的特点,培养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歌曲颂扬的中华美德“活到老,学到老”发扬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行为吸怪和宽容理解相互尊重的意识。 2、知识与技能:能用饱满的声音演唱《学习歌》表达乐观积极的态度,同时用不同的演唱及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逐步养成良好习惯,为重视喜爱音乐奠定基础。知道歌曲的结构性质,正确唱好反复,知道同头换尾的音乐创作手法 3、过程与方法:尝试用体验,模仿,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听唱演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童谣的魅力和特征。 教学重点:1、歌词数板 2、理解并会运用同头换尾 3、知道切分节奏增加信心得作用 教学难点:前后两种节奏型的鲜明对比,以及切分音和长连音的时值得保持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响板,沙球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回声练习 2 3 5 3 3 2 1 | 2 3 5 3 3 0 | 哈咿 呀咿 哟 嘿咿 哈咿 呀咿 哟 1、 引导学生注意气息的控制,准确演唱回声练习 2、 讲讲你对这首回声练习的感受,其情绪怎样? 3、像这样曲调活泼天真,旋律接近孩童的语调 就是童谣 4、欣赏童谣《三字经》并简介 5、按节奏数板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 人 之 初 性 本 善 性 相 近 习 相 远 苟 不 教 性 乃 迁 教 之 道 贵 以 专 昔 孟 母 择 邻 处 子 不 学 断 机 杼 窦 燕 山 有 义 方 教 五 子 名 俱 扬 【设计意图】音乐是听觉艺术,在这里,通过让学生听,唱初步感受童谣活泼天真欢快,简练而不简单。同时在《三字经》的诵读中了解其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自南宋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可以说家喻户晓,脍炙人口,深受人们的喜欢,了解音乐与其他学科的关联。 二、歌曲新授 1、欣赏歌曲《学习歌》,说说你的感受,歌曲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2、找出点睛句:活到老,学到老 3、出示歌曲数板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 中 国有 一句 话 我 听 着 它 长 大 (正确数板后加入声势练习 X X X X 跺脚 拍腿 拍手 捻指) 4、学习歌曲前半部分 前四句运用了什么作曲手法? “同头换尾的重复手法” 5、跟琴练唱歌谱至熟,然后带入歌词练习 采用接口唱加强歌曲练习,丰富学习方式,增加学习的乐趣。 6、听第二部分,其情绪怎样?从哪里体现? 切分节奏:体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