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089271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2.2.1有理数的减法课件(共18张PPT)

日期:2024-06-03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244393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教版,七年级,上册,2.2.1,有理数,减法
  • cover
(课件网) 2.2有理数的减法(1) 情景导入 死海是世界著名的内陆咸水湖,湖水含盐量很高,人躺在水面上也不会下沉.死海海拔很低,其湖面低于海平面392米.我国吐鲁番盆地最低点的海拔为-154米,怎样比较两地海拔的差? 问题导入 厦门的最高气温是9 ℃ ,哈尔滨的最高气温是7 ℃ ,问这天厦门的最高气温比哈尔滨的最高气温高多少摄氏度?可以怎样计算? 列式:9 (7) 转化思路:可以想成什么数加上(7)等于9呢? ?+(7) = 9 16 +(7) = 9 97) = 16 加法转化为减法 这三个式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相 同 减 变 加 相 反 数 相 同 观察归纳 通过探究,你能概括出减法的计算法则吗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ab = a(b) 注意:减法在运算时有 2个要素要发生变化. 1、减号 加号 它的相反数 2、减数 做一张 1、填空: (1)∵ 12_____2, ∴212_____2_____. (2) ∵_____9)8, ∴(8)9)_____=(8)_____ . (10) 10 12) 1 1 9 2、(口答)填空: (1)03) 0 ) = ) (2)(5)3 (5) (3) ) (3)13(13) 13 ) ) + 3 8 3 13 26 典例精析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例1: 计算下列各题: (1)55) (2)075 (3)(1.3)(2.1) (4)12 解:(1) 55) 5 5 = 10 (2)075 = 0(7)(5) = (7)+(5) = 12 (3)(1.3)(2.1) = (1.3)2.1 = 2.11.3 = 0.8 (4)12 12 1 做题时要依据法则 解法指导: 先把减法变加法, 再依加法法则计算. 减号变成加号 减数变成它的相反数 牛刀小试 (1)(+8) (+5) (2)(+8) ( 5) (3)( 8) ( 5) (4)( 8) (+5) (5)10 6 (6)6 10 = 3 = 13 = 3 = 13 = 4 = 4 减法不满足交换律 (7)( 2.5) 1.5 (8) ( ) (9)( 1) ( 4) 3 (10)( ) (+ ) (11)1 2 = 4 = = = 0 = 有理数减法与小学里学过的减法的不同点: 1、被减数可以小于减数.如: 1-5 ; 2、差可以大于被减数,如:(+3)-(-2) = 5; 3、大数减小数,差为正数;小数减大数,差为负数. 典例精析 例2 :我国吐鲁番盆地最低点的海拔高度是-155米,死海的湖面的海拔是-392米.哪里的海拔高度更低?低多少米? (1)求低多少米,你认为是求哪两个数的差 (2)列算式时,哪个数作被减数,哪个数作减数 (3)怎样将减法转化为加法 哪个数变成它的相反数 (4)结果中的“”号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解:∵|392|>|155| ∴392<155 ∴死海的湖面更低 392 155) 392155 237(米). 答:死海的湖面更低,比吐鲁番盆地最低点低237米. 变式练习 2、以警戒线水位为基准,记高出警戒线水位为正.有一天长江某段水位高出警戒线1.8m,两天后水位下降了2m.问两天后水位高于或低于警戒线多少米? 解: (-2)-(+1.8)=(-2)+(-1.8)=-3.8(米) 答:两天后水位低于警戒线3.8米. 1、世界上最高的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大约是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154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 解:根据题意得:8848154) 8848+1 9002(米) 答:两处高度相差9002米. 课内练习 2、已知一个数与3的和是10,求这个数. 3、已知两数的和是最大的负整数,其中一个加数是最小的正整数, 求另一加数. 1、填空: (1)(-7)-(-3)=(-7)+_____=_____; (2)(-5)-4=(-5)+_____=_____; (3)0-(-2.5)=0+_____=_____. 3 4 (4) 9 2.5 2.5 3 10 10 – 3 = 10(– 3) = (10+3) = 13 最大的负整数:1 最小的正整数:1 1 1 – 1 = 1(– 1) = (1+1) = 深化拓展 在数轴上,点A,B,C,D表示的有理数分别是+1,+5, 2, 3. 请问以下两点间的距离是多少? (1)A,B两点: (2)C,D两点: (3)A,D两点: 4个单位 1个单位 4个单位 =5 1 = 2 ( 3)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