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箫》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箫》。 二、做编创练习。 教学目标 一、演唱汉族民歌《箫》,感受歌曲婉转优美的特点,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抒情、愉悦的情感。 二、能用连贯、有气息支持的、舒畅的声音演唱歌曲《箫》,并能背唱歌曲。 三、运用听、划、找、唱、创等实践活动,采取自学和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和编创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一、演唱歌曲《箫》,感受歌曲的情绪以及旋律特点,体验歌曲的感情 二、演唱歌曲时的声音及气息控制和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看图片猜乐器。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走进音乐小屋。你看屋里挂了一幅画,谁知道它的名字呢 ” 2.教师范唱歌曲(改编词),介绍箫及它的演奏姿势。 教师:“仔细听,这件乐器的名字叫什么 3.跟随歌曲伴奏音乐,模仿箫的演奏姿势。 教师指导学生模仿箫的演奏姿势,要求在模仿箫演奏时,不仅要有手上的动作,肢体的韵律同样重要。 设计意图 音乐具有弥漫性的特点,因此学生学习歌曲就要遵循多听的规律,在旋律不变歌词改变的情况下,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 二、发声练习 教师:“下面跟我一起模仿箫的声音。” (歌曲最后一句) 指导学生用连贯、有气息支持的、松弛的声音唱一唱。 指导语言:“箫的声音是很清亮的,我们试试看,谁模仿的最像箫声。” 设计意图 此乐句为歌曲教学的难点乐句,抓住课堂的黄金时间,在开课6分钟左右解决点。在情景创设下,模仿箫的声音,引起学生兴趣,利于学生快速准确地学会本乐句。 三、学唱歌曲《箫》 1.听歌曲。 教师:“咦,你听谁也在学吹箫 ”(注:教师引导学生有节奏的读歌词,回答问题) 2.有节奏地读歌词。 教师用琴弹奏歌曲旋律,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3.听歌曲旋律片段(难点乐句) 提问:“原来是小宝宝在学吹箫呢,仔细听她吹奏的这段音乐是连贯、轻盈的,还是跳跃、有力的。跟随音乐画旋律线,体会一下。” 4.用“u”母音哼唱旋律。 指导学生用连贯、有气息支持的、松弛的声音哼唱。 5.跟琴声学唱歌曲。 (1)注意一字一音、一字两音和一字多音的正确唱法。 (2)每一乐句的尾音要唱两拍。 (3)第六乐句,有弹性地唱“吁底”。 6.歌曲处理。 第一、二乐句要表现小宝宝得到箫时的喜悦心情 要求:用连贯的气息,有表情地演唱。 第三、四乐句要唱出小宝宝吹箫的认真劲儿。 要求:吐字清晰、自然松弛地演唱连音。学中学业因,点具音 第五、六乐句要表现小宝宝学会以后的高兴心情。 要求:短促、跳跃地演唱“吁底”,结束句演唱得连贯。 7.有表情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可在歌词出现象声词“吁底吁底”处,有节奏地模仿吹箫的动作,鼓励学生背唱歌曲。 设计意图 继续利用音乐的弥漫性特点,让学生多听尤其对于旋律比较复杂的歌曲,多次聆听的方法可以为后面的学唱奠定良好的基础。当旋律熟悉时学生就会自然地演唱出来。每次的聆听亦是有不同的要求参与进行音乐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有意聆听的同时,关注体验到音乐的情绪、风格等特点。 歌曲的学习必须要有不断反复的过程,当学生能熟练演唱时,往往对歌曲会有更加深刻、更加准确的二度创作,也更能体验到音乐带给他们的愉悦感,以此达到情感育人的教学目的。 四、编创练习 1.唱第一乐句乐谱。 教师:“你们真厉害,都能背唱。现在要考考你们会不会观察歌曲的乐谱,找一找第一乐句的旋律与哪一乐句一样呢 ” 尝试清唱第一乐句旋律 指导学生按照拍子唱谱。 2.唱一唱Do、Re、 Mi、 Sol、 La。 过渡语:“这么好听的旋律是由哪些音组成的呀 师:“我们把Do、Re、M、Sol、La五个音唱一唱,边唱边用音乐手势表示。” 指导学生回顾柯尔文手势,关注音准。 3.编一编。 用Do、Re、Mi、Sol、La编一编,完成书上第49页编创练习。 活动一:我来编我来唱和考 活动二:你来编我来唱 活动三: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