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表 一、基本信息 学校 课名 走进民歌《茉莉花》 教师姓名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民歌《茉莉花》的音乐内涵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聆听,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3、知识与技能:通过视听对比三个地区的民歌《茉莉花》和对比分析作品,使学生了解民歌的演唱风格、表现形式等知识。 三、学习者分析 学生们经过音乐学习,已经有一定的音乐积累和听赏素质,这一学段的学生感知、理解能力更加丰富,但是对于欣赏课不如唱歌课来的积极,更多时候欣赏课时同学们都是昏昏欲睡,对于民歌的欣赏更是提不起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欣赏课就是老师说,我们听,所以本节课我通过启发、引导、实践、对比等教学方式与信息技术整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这节音乐欣赏课中得到快乐的情感体验的同时收获音乐知识。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演唱、对比分析,感悟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与艺术内涵,了解民歌音乐的魅力所在。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不同风格的《茉莉花》,培养学生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能力。 解决措施: 1、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旋转亮片功能制作音乐大转盘,将整节课的知识点进行串联,通过一系列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例如超链接课件,多次的播放音乐、视频等功能,让学生听过聆听感受民歌的魅力。 2、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跑马灯效果加强学生的学习记忆,通过分屏显示、组合、书写、克隆、拖拽、判断对错等功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欣赏,对比音乐要素的不同,感受民歌的魅力的同时,通过一系列的白板游戏拓宽学生欣赏量,帮助学生理解民歌是一切音乐创造的源泉,通过学生交互式的操作培养学生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能力。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一 故 事 导 入 感 受 歌 剧 一 故 事 导 入 感 受 歌 剧 00’ 05” — 05’ 02” 00’ 05” — 05’ 02” 1、 了解歌剧《图兰朵》的故事。 2、 欣赏歌剧片段《东边升起月亮》 3、 了解《茉莉花》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 导语:今天,我们的音乐课从一个美丽的传说开始。 师讲述《图兰朵》的故事。 播放歌剧《图兰朵》唱段《东边升起月亮》 3、师:音乐的魅力在这一刻得到了体现,公主图兰朵最终放下了杀戮,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提问:同学们在刚刚欣赏的歌剧视频中,有没有你觉得熟悉的旋律? 4、师介绍:茉莉花是最早流传海外的中国民歌,早在1805年英国地理学家就在《中国旅行》一书中进行了记载。 5、歌剧大使普契尼根据此书的记载,在1924年创造了歌剧《图兰朵》,茉莉花的曲调也随之发扬光大。 学生聆听老师的故事 通过smart白板课件播放,感受歌剧的魅力,体验音乐的美妙。 学生与老师互动,回答问题。 学生观看最早记载《茉莉花》歌曲的书籍资料,并了解《图兰朵》的作者以及创作和公演时间。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播放歌剧视频《图兰朵》唱段《东边升起月亮》,与老师的导入故事结合,在故事最关键的地方播放视频后再将故事说完,将音乐的重要性得以突出,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初步感受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交互式白板的走马灯和图片放大功能,强调茉莉花走入世界舞台的时间,通过白板的这些功能帮助学生了解《茉莉花》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了解的欲望,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 新 课 教 学 对 比 聆 听 二 新 课 教 学 对 比 聆听 二 新 课 教 学 对 比 聆 听 二 新 课 教 学 对 比 聆 听 二 新 课 教 学 对 比 聆 听 二 新 课 教 学 对 比 聆 听 05’ 03” — 34’ 19” 05’ 03” — 34’ 19” 05’ 0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