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声》教学设计 一、课程名称:欣赏无伴奏合唱《回声》 二、使用教材:人民音乐-出卷网-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 三、授课年级:小学四年级 四、教学内容: 1、进行多种形式的音乐欣赏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2、了解齐唱、合唱以及无伴奏合唱等声乐演唱形式,并在具体的欣赏过程中加以巩固和深化; 3、结合听赏体会“回声”特点,并能通过有力度控制的演唱营造“回声”效果; 4、了解曲作者拉索的简要生平和创作特点。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对合唱、无伴奏合唱相关知识的认识; 2、技能目标:感受音乐各要素所传达的信息,体验“回声”效果并能运用力度的变化制造“回声”;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唤起学生对合唱(特别是无伴奏合唱)这种人类音乐精髓的情感共鸣,加深学生对合唱艺术的热爱。 六、作品分析: 无伴奏合唱《回声》创作于16世纪,作曲者拉索是尼德兰(在今日的比利时)作曲家。这是一首双四声部男女混声无伴奏合唱曲。作者巧妙地采用轮唱形式,以一小型的合唱组间隔一小节追随大型合唱组,通过力度强弱的对比,生动地表现了回声在空旷、静谧的山谷中时隐时现、时强时弱地回荡,和谐而又富有色彩变化的和声更令人有置身于群山幽谷的感觉。 七、教学重点: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对合唱(特别是无伴奏合唱)的艺术感受力,获得审美享受,提高审美能力; 八、教学难点: 辨别齐唱与合唱、有伴奏合唱和无伴奏合唱的区别,了解无伴奏合唱的特点。 九、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演唱歌曲《童心是小鸟》,注意演唱的艺术表现力(师弹琴生演唱)。 师问:《童心是小鸟》这首歌曲采用的演唱形式是什么?为什么? 生答:回答并讨论。 师讲解:齐唱与合唱的区别? 齐唱是单声部的,大家一齐演唱同一个旋律,而合唱则必须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 2)(师):现在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两个声乐作品的片段,请大家保持安静,仔细聆听,并能够在听完音乐后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的欣赏行为提出必要的要求)。 课件播放两首合唱作品片段,同时出示作品标题 a、童声合唱《让世界充满爱》(有伴奏) b、童声无伴奏合唱《送别》 (师):音乐欣赏完了,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适时评价)现在老师有任务交给大家: ①、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出对两个作品的感受 ②、说出两首作品在演唱形式上的不同之处 师讲解: 有伴奏合唱和无伴奏合唱的区别?什么是无伴奏合唱? “无伴奏合唱”是一种纯人声的、不加任何乐器烘托和渲染的合唱形式,因此对演唱技巧有较高的要求,可以说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高难度的、高级的合唱形式。无伴奏合唱能够很好地展现“人声”的美感,更深刻、更准确、更真挚、更贴切、更自然地表达音乐作品的风格和意境(总结归纳知识点)。 二)、新课赏析: (师):今天这节课重点欣赏的作品就是一首无伴奏合唱的经典曲目,也是我们本课的课题,至于是什么,还需要同学们通过聆听来给出答案。 1)、听赏并为乐曲命名:播放童声无伴奏合唱《回声》,但不出示作品标题,请学生通过自己对音乐意境的感受,写出个性化的标题。 2)、复听《回声》并出示标题: 童声无伴奏合唱《回声》(尼德兰)拉索 曲 情境:课件播放《回声》———美丽的山谷,迷人的欧洲风情,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在《回声》如天籁般渺远而空灵的音乐衬托下渐次展开。我们仿佛置身于空旷宁静的山谷,大自然各种生命和谐相处,其乐融融;我们的心灵不禁怦然而动———啊,美妙的回声! 3)、曲作者拉索的简要生平及作品: (师):感谢四百年前这位作曲家给我们留下这么优秀的音乐作品,让老师带你们来了解一下《回声》的作者拉索。 课件播放拉索简要生平及作品——— 拉索:(1532-1594)尼德兰(现在的比利时)人,十六世纪“尼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