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中国美术家 中国传世名作 清明上河图 中国画 北宋 张择端 认识张择端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自幼好读书,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专攻界画(以宫殿楼台为题材的画),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传世作品为《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 中国画 (528.7×24.8厘米)北宋 张择端 整幅作品主要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及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风光和繁荣景象,画卷分为三段:首段为市郊风景,点出了清明的特定时节;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船、车运输,手工业和商贸活动;后段为市区街景,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是一幅风俗画。 作品概况: 1.利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 和西洋绘画的焦点透视不同,散点透视不受视点的限制,画家走到哪画到哪,看到哪画到哪,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 艺术特色 2、人物刻画生动传神 艺术特色 桥下发生了什么故事 画家是怎样表现人们的各种情绪状态的? 人物虽小,但描绘得一丝不苟、笔笔精到,人物的神情动态呼之欲出。 从画中找出商铺的招幌,看看这些店铺经营的是什么? 找找北宋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独轮车、驴马、轿子、船只…… 清明节插柳的习俗 斗茶 从《清明上河图》我们能了解到北宋的哪些风俗? 清明上河图 中国画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不仅仅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详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 在中国现代美术家中,有一位画家以画马著称,你知道是哪一位吗 前进(中国画,130厘米× 76厘米,1941年 ,纸本设色) 徐悲鸿(1895-1953年),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认识徐悲鸿 说说你所了解的徐悲鸿。 徐悲鸿笔下的群马有什么特点? ■刚劲稳健的白描线条勾勒出马的形态。 ■饱满酣畅的墨色扫出马的鬃尾。 ■同时吸收西方绘画光影和明暗的表现方法,用淡墨渲染出马的结构和层次。 想一想: 徐悲鸿先生为什么 特别喜欢画马? 马在中国人民心中始终是自强不息、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马踏飞燕》青铜雕塑 东汉 高34.5厘米,长45厘米。 《马踏匈奴 》陕西霍去病墓石雕 西汉 高168厘米,长190厘米 。 想一想: 徐悲鸿要借马抒发自己什么思想感情? 群马(中国画,109厘米× 121厘米,1940年)徐悲鸿 田横五百士(油画,198厘米× 355厘米,)1928—1930年)徐悲鸿 徐悲鸿经常利用历史故事或寓言故事为题材进行创作。 徐悲鸿先生画这样一个历史典故想表达怎样的感情? 此画作于中国屡遭外强入侵、国内战乱动荡的年代。借历史题材表达他对社会正义的呼唤,表现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士”的精神,激励国人不屈服强权。 潘天寿(1897—1971),浙江宁海人,中国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擅长写意花鸟和山水画。他的绘画不受西方艺术的影响,完全根植在民族艺术的土壤里。 认识潘天寿 青年时代的潘天寿 十四岁时潘天寿便立志当一名中国画画家。 在浙江第一师范上学时,老师李叔同就教诲他:“作画不求名利,唯求人格完美”。 记写雁荡山花 1962 潘天寿 这是潘天寿雁荡山写生归来的创作。画家在那里发现了山石、幽草、山花这样细微题材的美。开创了“近景山水杂以山花野卉”的新画法。 ■构图 潘天寿的绘画构图奇峻、雄阔,一块巨石占据画面的五分之四,被称为“潘公石”。具有雄强、豪壮的气势,折射出当代国人欲以强力振兴中华的时代精神。 ■笔墨 巨石多以短促有力的方折笔勾勒,求得岩石的方折陡峭。花卉的形象采用柔和的曲线,双勾描绘,浓重的墨点增强了画面的整体效果。 ■色彩 山花的朱砂色和野草的石青、石绿色和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