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169051

【核心素养目标】大象版(2017)六年级科学上册3.2 太阳系 课件(30张PPT)+素材

日期:2024-06-1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97次 大小:17120395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上册,PPT,30张,课件,太阳系,六年级
    (课件网) 小学科学课件 大象版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浩瀚宇宙 3.2太阳系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 科学思维:在教师指导下,在对太阳系八大行星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基础上,能动手制作太阳系模型,并描述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 探究实践:能开展基于证据的论证,勇于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观点。 态度责任:保持探索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敢于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知道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 在处理信息的基础上制作太阳系模型。 课前准备: (1)材料准备:太阳、八大行星的贴图、纸带、透明胶、剪刀等。 (2)活动场地:科学教室。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旧知回顾 日食的成因模拟实验 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太阳和月球的大小差不多呢? 太阳距离地球比月球距离地球远得多 旧知回顾 日食发生的规律 月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转动,于是地球就带着月球一起围绕太阳自西向东(从背向太阳的位置观察)转动。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如果三者大约处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就会挡住太阳,这时就会发生日食。 新知讲解 月食发生的规律 月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转动,于是地球就带着月球一起围绕太阳自西向东(从背向太阳的位置观察)转动。当地球运动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如果三者大约处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就会挡住太阳,这时就会发生月食。 新知导入 创设情境:行星 古人观星时,发现有五颗星的位置每天都在移动,看起来就像在星群中漫游,古希腊人就将它们命名为行星(“漫游者”)。到了1781年和1846年,人们借助望远镜又发现并确认了两颗行星。 新知导入 创设情境:行星 行星有什么特点?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是怎样的? 新知导入 创设情境:恒星 天空中除了月球、行星等可以移动的天体,还有一些星球的相对位置基本保持恒定不变,被称为恒星。恒星可以自身发光。太阳也是一颗恒星,但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运转,所以看上去一年中的位置也是不断变化的。 新知讲解 一、事实证据:行星 收集整理有关太阳系和行星的信息,将有价值的信息记录下来。 行星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恒星运动的天体。一般来说行星具有一定质量,并且质量要足够大且近似于圆球状。 新知讲解 一、事实证据:太阳系 收集整理有关太阳系和行星的信息,将有价值的信息记录下来。 太阳系人们把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颗行星(以及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作太阳系。 新知讲解 3.2太阳系视频 新知讲解 一、事实证据:八大行星 收集整理有关太阳系和行星的信息,将有价值的信息记录下来。 八大行星中离我们最近的是什么行星? 离我们最远的是什么行星?八大行星中最大的是什么行星?最小的是什么行星? 新知讲解 一、事实证据:制作太阳系模型 收集整理有关太阳系和行星的信息,将有价值的信息记录下来。 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太阳系模型,要求能正确反映太阳和八颗行星的大小与相对位置。 新知讲解 二、处理信息:行星大小、相对位置 为了使我们制作的模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我们该如何处理收集到的这些信息呢? 参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离我们最近的是什么行星? 离我们最远的是什么行星?与地球相比最大的是什么行星?最小的是什么行星? 新知讲解 二、处理信息:行星大小、相对位置 为了使我们制作的模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我们该如何处理收集到的这些信息呢? 太阳的直径是392000千米,是地球的109倍… 新知讲解 二、处理信息:行星大小、相对位置 为了使我们制作的模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我们该如何处理收集到的这些信息呢? 我们算出其他行星的赤道直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