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176521

【生物新高考一轮复习】热点微练29 PCR技术的应用(word版含解析)

日期:2024-06-24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34次 大小:27374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版含,word,应用,技术,PCR,热点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生物新高考一轮复习】 热点微练29 PCR技术的应用 1.(2021·江西南昌四校联考)2019年6月17日,新华社报道了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多年攻坚,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之后屠呦呦团队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某课题组为得到青蒿素产量高的新品系,让青蒿素合成过程的某一关键酶基因fps在野生青蒿中过量表达,其过程如图: 重组质粒青蒿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酶1是    ,酶2是    。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使反应体系中的模板DNA解链为单链的条件是加热至90~95 ℃,目的是破坏DNA分子中的    键。在构建重组Ti质粒的过程中,需将目的基因插入Ti质粒的        。 (2)检验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青蒿基因组,可以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    制成基因探针,与青蒿基因组DNA杂交。理论上,与野生青蒿相比,该探针与转基因青蒿DNA形成的杂交带的量    (填“较多”或“较少”)。 (3)据图分析,农杆菌的作用是           。为准确判断该课题组的研究目的是否达到,必须检测转基因青蒿植株中的        。 答案 (1)逆转录酶 限制酶 氢 T-DNA (2)fps基因 较多 (3)感染植物,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胞中 青蒿素产量 解析 (1)据图示可知,酶1促进逆转录的过程,故为逆转录酶,酶2用于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故为限制性内切核酸酶(限制酶)。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使反应体系中的模板DNA解链为单链的条件是加热至90~95 ℃,目的是破坏DNA分子中的氢键。构建重组Ti质粒的过程中,需将目的基因插入Ti质粒的T-DNA。(2)检验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青蒿基因组,可用DNA分子杂交法,即将fps基因制成基因探针,与青蒿基因组DNA杂交。与野生青蒿相比,该探针与转基因青蒿DNA形成的杂交带的量较多。(3)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由图可知,农杆菌的作用是感染植物,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胞中。为准确判断该课题组的研究目的是否达到,必须检测转基因青蒿植株中的青蒿素产量,若产量增高,则说明达到了目的。 2.(2021·四川大数据统一监测)如图是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干扰素的简化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Ⅰ过程的前提是要根据干扰素基因的        设计引物。 (2)Ⅰ过程需加热至90~95 ℃,然后冷却至55~60 ℃,如此操作的目的是                。据图可知,欲获得干扰素基因,至少需要复制    次。 (3)图中A的名称是    ,A上与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称为    。 (4)为检测干扰素基因在酵母菌细胞中是否转录,可用                作探针,与从细胞中提取的    进行分子杂交。 答案 (1)一段核苷酸序列 (2)使DNA解链,然后使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上 3 (3)重组质粒 启动子 (4)放射性同位素、生物素或荧光染料等标记的干扰素(目的)基因 mRNA 解析 (1)进行PCR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合成一对引物,因此进行Ⅰ过程的前提是要根据干扰素基因的一段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2)PCR过程中需加热至90~95 ℃,目的是使DNA双链解旋,然后冷却至55~60 ℃,目的是使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上。根据PCR复制的特点,结合图示可知,图示中干扰素基因的两条链均应是第二次复制才能形成的子链,所以至少需要复制三次才能形成图中的干扰素基因。(3)图中A是干扰素基因和质粒连接形成的重组质粒(或基因表达载体),A上与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称为启动子。(4)基因转录的产物包括mRNA,由于转录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为检测干扰素基因在酵母菌细胞中是否转录,可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