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178652

22 《孟子》三章 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3次 大小:109432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孟子,三章,同步,练习,答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 《孟子》三章 基础过关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寡(guǎ) 胶鬲(gé) 空乏其身(kōng) B.衍(yǎn) 妾妇(qiè) 丈夫之冠(guàn) C.粟(sù) 畎亩(quǎn) 法家拂士(bì) D.奚(xī) 傅说(yuè) 富贵不能淫(yín)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文言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曾益其所不能 A.贫贱不能移 B.往之女家 C.管夷吾举于士 D.人恒过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一怒而诸侯惧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立天下之正位 亲戚畔之 D.入则无法家拂士 行拂乱其所为 4.根据提示默写。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三要素的句子是:_____, _____。 (2)《富贵不能淫》通过写景春与孟子对大丈夫的理解,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要“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经受磨炼的好处,最后得出了“_____ _____”的中心论点。 能力提升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8分)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乙] 政①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②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③,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④之。……故从其四欲⑤,则远者自亲⑥;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⑦者,政之宝也。 (节选自《管子·牧民·四顺》) [注] ①政:政令。②佚乐:使……安乐。③危坠:危亡。④生育:使……生养繁息。⑤欲:欲望。⑥亲:亲近。⑦予之为取:给予就是索取,即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天时不如地利 学而时习之 B.寡助之至 过中不至 C.委而去之 相委而去 D.故从其四欲 一狼仍从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夫环而攻之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以天下之所顺 以钱覆其口 C.我富贵之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则近者叛之 有仙则名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_____ ②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译文:_____ 6.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问题。(10分)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 【乙】 齐大饥①,黔敖②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③,贸贸然④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⑤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节选自《礼记·檀弓》) [注]①饥:饥荒。②黔敖:齐国富商。③蒙袂(mèi)辑屦(jù):用袖子遮着脸,趿拉着鞋。④贸贸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⑤从:跟着,追着。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必敬必戒 (戒:谨慎) B.威武不能屈 (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