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179027

冀人版(2017秋) 六年级上册1.2.相似与差异 教案

日期:2025-10-1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12590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人版,2017,六年级,上册,1.2.,相似
  • cover
第2课 相似与差异 本课概述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植物后代和亲代的相似与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动物或人后代与亲代的相似与差异。本课设计了两个主要活动。活动1“寻找它们的相似和差异”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认识同种动物后代与亲代之间的相似与差异;活动2“观察我的家庭成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等活动,了解人类后代与亲代的相似与差异。应用与拓展“找朋友”,目的是通过统计、讨论活动,引领学生进一步研究人类在舌、额头、耳垂、手指等方面的遗传和变异现象,认识到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探究动物或人亲代与后代相似与差异的兴趣;树立学生尊重证据、作出判断,与人合作学习、交流沟通,尊重他人,形成统一观点的科学态度。 本课重点是了解动物或人后代与亲代的相似与差异。 学习背景 人类早就发现生物(包括植物和动物乃至人类)的性状可从上一代传至下一代,这就是遗传现象,也是为什么儿女的肤色、相貌、高矮等总是与父母相像的原因。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色彩斑斓的生物界中,其物质基础是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核酸。核酸又和蛋白质一起组成了染色体,人体的每一个成熟细胞核中含有23对或46条染色体,人体拥有数以万计的遗传信息就蕴藏在这无法用肉眼直接见到的极其微小的染色体中。 遗传延续了物种的传递。遗传的不仅是一些形态特征,还包括一些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等。 后代无论与亲代怎么相像,但总有区别,这就是变异。变异能使物种产生一些新的性状,这些新性状如果不适合生存就被淘汰掉,如果能适合环境就被保留下来,因此,变异为生物的进化、创造新品种提供了基本条件。 科学研究证明,血友病、白化病、六指、兔唇等疾病都与基因有关,是可以遗传的。另外,一些困扰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例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也在一定程度上与基因有关,具有一定的可遗传性。 从学习经验来看,学生在中年级认识了动植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及常见的繁殖方式,前一课学习了植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从生活经验来看,学生对动物或人类的后代与亲代的相似与差异有所感知,这为学习本课奠定了认知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说出某种动物后代与亲代的相似与差异。 2.能说出自己与父辈在舌、额头、耳垂、手指等方面相似与差异的特征。 科学探究 1.能从动物后代与亲代间相似或差异的角度提出探究性问题。 2.能通过观察、调查、阅读等方式获取动物相似与差异的信息。 3.能用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呈现探究结果。 4.能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的方法得出结论。 5.能对探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科学态度 1.能对寻找动物间的相似与差异产生探究的兴趣。 2.能尊重他人研究的结果,并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 3.能与小组成员合作学习、交流沟通,形成集体观点。 科学 技术 社会 环境(STSE) 能说出人类对生命延续过程中产生的的好奇心是生命科学发展的动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有关动物或人亲代与后代的图片或课件。 学生准备 观察自己与父辈在耳垂、舌头、额头、手指等方面(相似与差异)的特征、《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 教材说明 教材内容分为三部分。 (一)情境与问题 教材利用图文形式呈现了一只狗妈妈和三只狗宝宝的情境,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小狗比较熟悉,但他们并不了解狗宝宝与狗妈妈相比有哪些相似与差异,这种认知冲突容易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出本课的探究性问题:狗宝宝与它们的妈妈有哪些相似和差异呢? (二)探究与发现 该部分安排了“寻找它们的相似和差异”“观察我的家庭成员”两个活动。 活动1:寻找它们的相似与差异 教材以观察为主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