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179630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27张)

日期:2025-05-0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140150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营造,地表,形态,力量,课件,27张
  • cover
(课件网)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 内力作用 二 外力作用 三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目录 CONTENTS 共同作用 一 内力作用 二 外力作用 三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目录 CONTENTS 能量 来源? 案例1:喜马拉雅山所在的地方曾经是海洋 2.岩浆活动 案例2:夏威夷群岛的火山爆发 3.变质作用 1.地壳运动 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 运动方向 对岩层 影响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两者关系 水平运动 平行于地球表面 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形成绵长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 (1)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结果相互渗透、叠加; (2)全球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垂直运动 垂直于地球表面 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按照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地壳运动 喜马拉雅山 东非大裂谷 ← → 相背运动 相对运动 → ← 渭河平原 下降运动 ↓ 华山 ↑ 上升运动 课本P70 活动 3.6m 15世纪 6.3m 公元79年 18世纪 海平面 海洋生物钻孔部分 被火山灰覆盖部分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作用类型 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内力作用 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 可直接塑造 垂直运动 岩浆活动 喷出型 侵入型 无法直接塑造 变质作用 小结 一 内力作用 二 外力作用 三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目录 CONTENTS 能量 来源? 外力作用表现形式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风化 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 外力作用表现形式 侵蚀 风化 搬运 堆积 自然界的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也可以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称为侵蚀作用。 侵蚀作用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 流水侵蚀:河流下切侵蚀,形成深深的峡谷 流水侵蚀:使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 流水溶———喀斯特地貌 地上:如石林 地下:如溶洞 风力侵蚀:风蚀蘑菇 风力侵蚀:雅丹地貌 冰川侵蚀:冰斗、角峰、U形谷 外力作用表现形式 搬运 风化 堆积 侵蚀 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在风、流水、冰川等的搬运作用下,可以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外力作用表现形式 侵蚀 搬运 风化 堆积 流水堆积———冲积扇 流水堆积———沙滩 在搬运过程中,如果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冰川堆积———冰碛地貌 风力堆积———沙丘 以上四种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堆积作用 固结成岩 风化物 :强调的是一种静态的,我还在原地 侵蚀物 :强调的是有外力的冲击,我离开了 思考: 分类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放射性元素衰变 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使地表高低起伏 使地表趋于平缓 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同时作用,结果交织 小结 一 内力作用 二 外力作用 三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目录 CONTENTS 类型 成因 常见岩石 主要特征 岩浆岩 侵入岩 岩浆在地下 冷却凝固 花岗岩 坚固、美观 喷出岩 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 玄武岩 有的有气孔 沉积岩 外力作用生成 页岩、砂岩、石灰岩 1.层理构造 2.可能有化石 变质岩 高温高压下 变质生成 石英岩、 大理岩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 侵入型 岩浆岩 喷出型 岩浆岩 冷却凝固 重熔再生 重熔再生 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注意:三进一出为岩浆! C A D B 2 3 4 2 3 4 4 1 岩浆岩 岩浆 沉积岩 变质岩 1.冷却凝固 2.外力作用 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